阅读历史 |

第543章 工匠比科学家重要(1 / 3)

加入书签

赵胜在文华殿的偏间坐等。

小黄门奉茶的时候,忍不住打量了这位最强屠夫,报纸他们都看过了。

不认得字的小黄门,也会从别人口中听到。

看起来就是个普通人,怎么成为了最强屠夫,小黄门暗暗惊奇。

赵胜只能当做什么也没看到,如常的品茶。

文华殿的规矩很多,但是又充满了人性化,例如三急,并不是失礼的行为。

几口热茶下肚,赵胜的心安宁了下来。

抬起头又看了看室内的布局,忍不住内心暗叹,当年见到小王爷的时候,谁能想到有今日。

不久。

有人来请,赵胜连忙跟随,到了正殿,见到了朱高炽。

“请坐。”

朱高炽满脸的笑容,非常的和气。

眼前的学者最近受了不少的苦,他只能精神上给他打气,希望他不要自暴自弃。

赵胜拿出了新的一串数据。

调研司的佥事,乃至京城国子监教谕,他负责的不光有社会人口分配预估数字模型推算小组。

“根据下面工作人员们统计回来的数据,五年内所有的新发明,包括学术上的,传统的文人阶级,占比百分之三十,而工匠占比最多,提升到了百分之六十三。”

听到赵胜的回报,朱高炽并没有意外。

工业革命,本就是工匠为主。

最重要的发明家们,背景和身份惊人的相似,几乎所有的人是学徒工,或者是工匠,在工厂工作。

纽科门是铁器店的学徒工、约翰凯伊是织布机制造工、亚伯拉罕达比是卖麦芽酒的人、阿克莱特是个理发师,也是个做假发的。

特雷维西克是矿井工的工匠、哈格里夫斯和克隆普顿都是纺纱工、亨利科特是个铁匠。

瓦特是造船工人的儿子,同时也是学徒工。

所有这些发明家中,只有瓦特与该领域的科学家有一点点的联系,还是拜苏格兰不正规的学术网络所赐;

在最重要的发明家当中,只有自动织布机的发明者埃德蒙卡特莱特有大学文凭。

正如西方人评价割圆术。

割圆术的成就是惊人的,可是算出了那么多小数点又有什么用呢,对社会技术发展并没有帮助,因为太过超前了。

同样。

科学并不是工业革命的支持,运用技术才是,而中国的运用技术更是优秀的。

果然。

朱高炽翻看了下去,传统文人的发明,主要以学术为主,例如数学等等。

而实用型运用技术,基本上是工匠发明出来的。

“可以肯定的得出结论。”赵胜已经没有了早上的丧气,恢复了镇定,平静的说道:“工业化的工厂,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遇到各色各样的问题,因此推动了工匠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带来了新技术上的踊跃出现。”

朱高炽点点头。

这篇理论报告,朱高炽非常的认可,比起上一篇的人口数据理论报告,虽然资料和推论没有错,但是提出的方法却不合时宜。

“因此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技术司的重要性,目前的阶段,要远远超过科技司。”

“所以接下来的优待政策,应该偏重技术司与工匠。”

朱高炽又一次的笑了。

人无完人。

赵胜此人在整合数据上的推论,才能是优秀的,可是在应对上却颇有不足。

他的大局观和政治敏感度不够。

其中之一,总要给传统文人们留个口子。

“技术司是当下的基石,而科技司是未来发展的源泉,两者同样重要。”

“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有瓶颈,当运用技术达到了瓶颈的时候,唯一突破的方向就是科技。”

“而科技并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建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发展,才能为运用技术提供支持。”

朱高炽教导的说道。

赵胜沉思起来。

如果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导师,那么赵胜毫不怀疑,自己的导师就是皇太孙殿下。

“属下回去后,会重新要求小组组员们,推论出新的应对方案。”

“很好。”

朱高炽笑道。

“还有技术司的小九,他不愿意来京城,托我告诉皇太孙殿下,民间商行挖走的工匠越来越多。”

赵胜说道。

朱高炽没有在意。

中华重工未来的方向,是垄断基础能源,以及国家命脉行业,其余的行业,由中华重工与民间商行竞争。

朱高炽绝对不会偏袒谁。

谁的能力强,谁就多占市场份额,谁的能力不行,谁就关门大吉,但是用人制度必须控制在工民联合部的规章制度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