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8章 自带光芒的洪熙皇帝(1 / 3)

加入书签

文华殿。

因为商人从海外极远之地带回来一些中土没有的土特产,获得了太子殿下的喜欢,竟然召集了众臣前来参观,得知后的官员们表情不一。

有人乐于见到新事物,有人认为好大喜功。

“海外有许多中土没有的东西,包括渤泥都司那许多的香料,可也用不着如此兴师动众,难道日后要成为常例不成?”

走路的一群官员里有人担心的说道。

“海外的商人如此之多,今日他带一物,明日他再带一物,朝廷什么都不用干,只看商人们带回来的土特产就行了。”

“哈哈。”

因为说的有趣,引起了不小的笑声。

“这话不对,那香料虽然只是调味之用,却关乎了民生,发展了经济,促进了生产力,对于江山社稷有大功,今日吸收一件,明日吸收一件,天下好东西岂不是尽入囊中。”

“更不提这批商人带回来的农作物,听说极其的高产,如此的话,岂不是百姓之福。”

听到有人反驳,那抱怨的官员没有继续多言。

进了文华殿,殿里已经有了不少人,场中摆放了几样种子,最里面是一些技术人员正在研究。

“这玉米和番薯啊,亩产十几数十石,而且对地力和水份要求不高,哪怕是不能种子谷物的土地也能使用,不光高产,还不挑地。”

听到商人们的介绍,不少的官员翻起了白眼。

天下里会有如此的美事。

看到官员们的样子,朱高炽晓得不少人不相信,可事实就是事实,历史上明末清初,百姓们用自己的行为做选择,靠着民间的自发行为,番薯种遍了全国,取代了传统的杂粮,乃至相当长的时期上升到了主粮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优异的效果,番薯不可能获得农民们的普遍接受。

底层本就是接受新事物最慢的群体,而且是最不愿意主动变化的群体,偏偏都发生了,事实就是事实。

产量哪怕如今大明的水稻加上化肥也不如番薯的产量,而番薯还不挑地,不需要大力的平整土地等力气活,无论是种植还是收获要都轻松许多倍。

番薯和玉米并不是旧时代的农作物,还需要时间来进化。

番薯和玉米在新大陆已经种植了上千年,早就已经发展的成熟,所以西班牙殖民者才宁愿万里之遥带到吕宋种植,当做他们的储备粮,能让殖民者做出这个选择,同样可见番薯等农作物的优秀效果。

官员们看到太子殿下的态度,没有人愿意出来扫兴,所以也就没有人反驳商人们,他们也无从反驳。

以前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老师傅们被找了几名出来,判断种子的情况,虽然也说不出个四五六来,可只要是种子,他们有信心摸索最好的种植方式。

问了些商人们当地的种植情况,根据师傅们的说法,朱高炽让皇宫事务局专门负责新农作物的种植,尽快的种植成功。

——

永乐二十二年夏。

戈壁滩上冒着看不见的热气,让视线都发生了交错,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骸骨暴露在沙漠上,一处大石头的下面躲藏着十几头骆驼。

骆驼聚在一起,让这处的阴凉很快燥热了起来。

“鄂木布这个叛徒,我们一定要杀了他。”

骆驼群里传出了声音,一名围裹严密的壮汉恶狠狠的说道,因为黄沙的原因,想要顺利的渡过沙漠,人们必须遮住口鼻。

“先抵达铁尔梅兹城获得补给再说吧。”

首领有气无力的说道。

刺杀大明总督的计划败露,引来了明军的追击,能不能逃过明军之手,连他也没有信心,只有经过铁尔梅兹,最后去往德里才算是安全。

撒马尔罕地区是彻底呆不下去了,巴里黑也越来越危险,留给他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队伍里的人无精打采,忍着饥渴,白天里酷热,晚上又严寒,不过他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汉子,从小习惯了这里的风土,竟然没有引起病亡。

东方最好的土地皆在汉人手中。

中亚到西亚是隔壁和沙漠的地区,明人掌握了撒马尔罕等地区,只需要守住那些战略要地,靠着沙漠和隔壁就能高枕无忧。

但是这无形的城墙,也变相阻止了明军扩张的脚步。

以布哈拉的沙漠开始一直延伸到里海,最大的一块沙漠有几万平方公里,还不提其余的沙漠,所以哪怕是历史上的帖木儿以战养战的模式,也只是屠灭了城池,但并没有在当地建立有效统治。

大明的军队维持费用高,是靠着工业化社会支撑起来的,传统的劫掠方式性价比不高,所以哪怕是英国和清朝的战争,主要是为了达到英国可以在清朝境内畅通无阻的经商。

当然,也有大明消化当地需要时间的原因,这些年里大明的势力又开始了抬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