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原料;鱼庄;折磨(1 / 6)

加入书签

20160217:年初十,2-10℃,多云

早上,武葑六点钟起床,劈叉洗漱站桩。

结束站桩以后,武葑去厨房做早餐。

先热一盒牛奶,这是苗婷婷早晚的“必修课”。然后是面包、牛排和蔬菜。

做完早餐,武葑去苗婷婷房间门口敲门。

苗婷婷让武葑进去。

武葑犹豫了一下,没有开门,他站在门口等着。过了三分钟,他才开门走了进去。

这时候,苗婷婷正往轮椅上坐。她看到武葑,疑惑地说道:“你今天好像有点怪怪的。”

因为要依往常,武葑会立即走进房间,看着苗婷婷穿好衣服,然后扶着她坐到轮椅上。要依往常,他会随口打趣她一两句什么话,然后她也会回怼他。但今天,他都忍住了。

武葑推着苗婷婷去卫生间洗漱,然后他去厨房端出早餐到餐桌上,接着坐等苗婷婷的“指令”。

五分钟以后,两人一起坐在餐桌边吃早餐。

吃完早餐,各忙各的。

武葑刷锅洗碗,苗婷婷工作画图。

八点半,武葑到院子里打拳。结束以后他回到客厅里休息,准备和苗婷婷继续讨论公司的装修细节。

才刚坐下来,武葑的手机响了。

许知白打来了电话。

武葑接通了以后,走到院子里的休息区坐下来。

许知白问武葑,最近在忙什么。

武葑说瞎忙,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忙了些什么,时间就那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许知白让武葑有空了解一下电解铜的行情,最好能写一点东西给他,主要是关于后市行情的看法。

武葑一时想不明白许知白的用意,他对许知白说道:“哥,电解铜这一块,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怎么关注过,你怎么会找我呢?”

许知白说道:“正因为你是新手,我才找你。因为我也是新手,我就是想看看我们的观点是不是一致的。薛荔也在做这个工作,如果我们三个人的观点一致的话,那我相信就大差不离了。”

“你这是要干什么?炒期货吗?”武葑胡乱猜测道。

“不是,我还没有到那个程度,也没有那个能力和兴趣。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就知道我要干什么了。”许知白回答道。

“好吧。我回头关注一下。”

“你一定要亲自去研究,而且要有你自己的判断,不要到网上去抄人家的作业。”

“好,我知道了。”挂了电话,武葑坐在休息区里想着许知白的话。

电解铜,这是许知白公司的原材料;当然,老鲁的公司也一样。

老鲁那边是由谁负责采购的呢?

武葑想了好一会儿,愣是没有想起来。他想去问薛荔,转念一想,还是算了,问她跟问许知白差不多,还是不要问了。再说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许知白为什么要了解电解铜以前的行情以及预判以后的趋势。

这时候,武葑突然想起来了,老鲁那边以前是他的两个儿子负责采购的。

武葑之前见识过老鲁那边的一次盛况:有一年,老鲁的两个儿子趁着行情大跌,低价买进了大量的电解铜,动用了公司里大部分的资金。那段时间工人们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后来还是老鲁去借了钱才发的工资。当时公司的原料仓库里满满地都是电解铜,堆得跟山似的,蔚为壮观。没过多久,电解铜行情突然大涨,所以那一年老鲁公司的利润相当可观。

武葑这时候总算想明白许知白的用意了,他也打算赚这份价格差。他的公司还有四五个月才投产,这时候如果能判断出电解铜价格会有上涨的趋势,那这时候不正是下手的好时机吗?或者反过来,如果判断后面价格会下跌,那就暂时不采购,等避过险情到有反弹的苗头之前再下手,甚至可以因此推迟一段时间再实施生产计划,因为电解铜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差,可能比生产和销售铜盘管的利润还要高,何乐而不为呢?虽然这有点像是赌博,而且买家的资金还得压在里面几个月,但考虑到之后可观的利润,也是值得赌的。

武葑赞成许知白这么做,只是他在心里有疑问,许知白还有多少钱可以用来采购电解铜?一吨电解铜好几万,一百吨就得好几百万,而一百吨电解铜也就——他在手机计算器里计算着一百吨电解铜的体积——11.2立方米不到,换句话说一百吨电解铜放在一块12平方米的地面上,都不到一米高。

当然,武葑知道电解铜是板状的居多,老鲁那边用的就是那种,所以现实的一百吨电解铜铜板最多也就是在15平方米的地面上垒起2米高而已,一个普通的房间就能铺满了。而一百吨电解铜即使能生产出一百吨的铜盘管,也支撑不了多久的业务量,所以武葑得出结论:许知白即将需要大笔的资金周转。而他能到哪里去弄这大笔的资金呢?

武葑想了想,和之前许知白想到的一样,只有找人投资入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