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9章 乱成一锅粥(1 / 4)

加入书签

崔元跟李鄌联名上奏参劾朱晖。

为了让这次的参劾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李鄌主动提出,要拉武安侯郑英一起参劾,崔元也本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的原则,同意了李鄌所请。

李鄌当夜便马不停蹄去到郑英的军营,甚至把自己那两千人马都交给崔元来暂时指挥。

“你……你疯了?”

当郑英得知李鄌到来,还吓了一跳,还以为有什么重大的军事部署。

等见到李鄌,得知李鄌的来意之后,把郑英吓得差点连站都站不稳,他稍微镇定心神之后说道,“在军中,以下克上那可是大忌,就算你真觉得保国公不妥,那也要等言官去参劾,咱去捅这马蜂窝图个什么?”

李鄌无奈道:“我也明白,就算是把保国公参劾下去,他领兵的职位也不会轮到你我来做,这种事是出力不讨好,甚至可能被人忌恨。”

郑英斜眼瞅了李鄌一眼,好似在说,你还知道会被人忌恨?

这种事明摆着的,你做成了也是给他人做嫁衣,没你什么好,而且就算你成功了,将来军旅中你怕是也混不下去。

谁愿意跟一个喜欢以下克上的将领一起共事?尤其是以后当你上司的,更是会把你防得死死的,让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郑英之前还好像个大明白人一样,现在却求助一般望着李鄌道:“不至于如此吧?”

朱祐樘看完桌上十几份有关参劾的奏疏,除了叹息无话可说。

“唉!”李鄌道,“现在你看宁夏本地的守军,也没给保国公机会。其余各路的人马,朝中有关系的,比如说建昌伯,人家有个好姐姐。曾经有功勋的,诸如陈凉酒这样的,人家还有寡居的女儿可以到处送。再看看咱俩,有什么?”

杨一清看了看张僩,面带感激之色道:“多谢。”

甚至这种共同进图之中,还会有一些虚报和瞒报的成分。

杨一清道:“新旧势力之争,不在于要你死我活。换做是一年之前,你觉得蔡国公应该如何对我?”

朱晖所部。

“驻扎在此处以南十二里。”杨一清抬头看着李鄌和郑英道,“保国公说是要见武安侯和襄城伯,还有崔驸马等军将,你们去吗?”

这么混乱的参劾关系,论热闹程度,比之论功行赏还要更盛,一堆乱七八糟的参劾奏疏传到京城,把朱祐樘也看傻眼了。

杨一清坐在一旁,继续写着他的上奏,随口道:“莫管他人瓦上霜,为今我们也要撤兵回宁夏镇驻所。”

“哈哈。”

柳景惊讶于朱晖的自信,但也不好说什么。

“来不及了!”李鄌道,“今晚做事还有效,难道你要等个十天八日的,还等京城给你个指示不成?署不署名?”

朱祐樘懒得再问,他道:“陕西巡按御史可有前去宁夏边地?”

难道告诉朱晖,现在人家是合起伙来要弄死你?

他知道柳景的意思,现在就是要让西北领兵的各路主帅“共同进退”,说白了还是要奉他朱晖为老大,以朱晖上奏的功劳为先,这样就算皇帝心知取得功劳的不是朱晖,但念在朱晖“没有功劳有苦劳”,可能也就不计较了,甚至还会把朱晖也记在功劳簿上。

张僩道:“论功请赏的奏疏已经上了,怎么说?”

……

跟朱晖,也只是协商。

郑英一副苦瓜脸,瞅了瞅李鄌,这次李鄌更直接把眼睛都闭上,装作没听到。

……

张僩看到朱晖给秦纮军令的誊本,笑得前仰后合,“他要求咱出兵河套追鞑子,咱没去,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结果他自己也不去,反而让延绥出兵……都到这一步了他还想利用别人,那跟找死也没区别。”

杨一清道:“昨夜我也是如此跟崔驸马说的,接下来保国公的军令,最好还是不要全数遵从为好。”

柳景也没辙了。

“保国公这哪是病急乱投医,根本是魔障了!”

郑英一听有些欣然。

“两位,到底怎样,给个准话!”张僩有些忍不住,催促道。

李荣也怕皇帝郁闷了,不由在旁提醒一句。

陛下,咱要坚强。

杨一清似乎早就有预案,他拿出一份调令道:“本官跟总制延绥等处军务的秦老制台请示,如今各处边防着紧,鞑靼人或会趁虚而入,尤其是曾经败于我大明,如今正奔走草原西陲的火筛,他很可能卷土重来,需要有将领带兵前去镇守边关。两位可是要领命前去?”

柳景差点想说,谁给你的自信,到现在你还这么牛逼轰轰呢?

一年之前,杨一清似乎就站在了朱晖的位置上,而没人会把杨一清当成张周派系的人,而恰恰张周就是这么不计前嫌,居然在一年之后把杨一清这个被人诟病的宁夏巡抚,生生给打造成了将帅的旗帜人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