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南易打人?(1 / 2)

加入书签

听到了于莉的话,方岩一怔,旋即反应过来,笑着问道:

“你们什么时候扯证?”

于莉则是一边往屋里走, 一边回答道:

“快了,快了,他下周三就到潮阳区报道了。”

“然后我们打算周末的时候去办结婚证。”

“这算起来,也就七天时间,很快了。”。

方岩一算,这也就是下周的今天。

算起时间来,确实是没有多久了。

于母这时候插话进来说到:

“婚礼什么的还得好好选个日子。”

“到时候才好通知一下亲戚朋友。”

于莉则是说道:

“嗨,我都不怎么在乎这个,想着就在单位新房那边请客吃顿饭,婚礼就算成 了。”

“我跟朝阳都商量好了,时间我看五一就不错。”

“到时候提前通知一下,能来的亲戚来就行了,没空的我们就寄点花生什么的过 去,给他们沾沾喜气。”

听到于莉的说辞,于母点了点头:

“那你们有主意了,就按你们说的做,有什么需要我跟你爸帮忙的,别舍不得开

口 。 ”

这年代的婚礼相较于后世确实要简单的多。

如果是偏远的地方,婚礼可能都没有,两口子拿着单位的介绍信去扯了证,然 后就算是成了。

970 一般来说,婚姻大事有单位的,都听组织安排,结婚要先打申请。

领证需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

而结婚宴席、婚礼由“组织”操办。

比如大哥方朝阳的单位上,报告打上去后,直接就给他分配了房子。

到时候婚礼请客的来宾,也是双方的单位同事领导。

婚礼看起来更像是单位联欢会。

至于没有单位的,结婚也非常简单,条件好的,摆上一桌酒,亲戚街坊四邻凑 到一起吃个饭,就算结婚了。

彩礼和嫁妆之类。

那时候结婚只需要一张床、 一个脸盆、 一个痰盂、 一个暖瓶就可以了,总价不 到15块,收到的彩礼基本都是日用品。

今年赶上困难时期,但结婚这块于家还是有点讲究。

于莉就找个木匠给新婚房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家具算作了自 己的嫁妆。

之前四合院里,条件差点的,譬如秦淮茹,只有几床铺盖陪嫁就算是完事了。

要求高一点的讲究三转一响。

要求第一点的讲究个“三十六条腿”。

也就是大木床、大木桌、大衣柜,椅子凳子之类的。

(cfah)这年月搞对象那基本上都是奔着结婚去的。

家家户户的钱都不多,倒是很少有骗彩礼之类的事情。

毕竟教员都说了: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晚饭是凉拌鱼皮和鱼肉粥。

鱼皮被剥下来后,简单的在开水里过一遍。

烫的刚好断生捞起后。

接着就拌上香醋、酱油、姜丝和芝麻油。

一口咬下去, Q 弹劲道。

没有一点鱼腥,全是那让人回味的爽脆。

至于鱼肉粥也是简单。

用砂锅熬煮好大米粥,然后将鱼肉片成薄薄的数片放在碗底。

生鱼片遇上滚烫的大米粥,在入碗的瞬间就被烫熟了。

再撒上几许姜丝和一小撮盐调味, 一碗鱼肉粥就算是成了。

生鱼片刚好烫熟,此刻裹着大米粥,口感比之鱼皮也不遑多让。

吃在嘴里,甚至能听到牙齿咬断鱼肉纤维的“嘣”声轻响。

粥里的姜丝扫去了腥味,带着微辣,让人食欲大开。

方岩一顿吃了两大碗,打着饱嗝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鱼肉做起来的方便简单,据于母说这是金陵渔民以前的土办法。

晚上收工的时候,就在渔船上用小火炉就能做出的美味。

果然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从没这么吃过的方岩也算是开了眼界。

吃过了晚饭,方岩这才提着自己的一桶鲫鱼和一只乌龟往回走去。

等到了南锣鼓巷,就听到去四合院的胡同口一阵热闹声。

一群大人小孩儿挤在一起,像是在围观什么。

方岩皱起眉头,没有过去。

约莫也就过了一分钟不到。

人群哗啦一声散开,只看到几个人抬着个不省人事的陌生男子,从里面走了出 来。

方岩一瞧那人,约莫是五十多岁的模样。

头发灰白斑驳。

身形微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