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章 生豆芽(1 / 2)

加入书签

看着马大菊一脸义愤填膺的样子,陈长生笑着劝道,“好了,婶子你快回家先忙吧。”

“大福娘,听说你买了牛车,带我看看呗。这都快吃晚饭了,走走走,回去回去。”

马大菊说完就热情地拉着陈长生回了院子。

看着牛车,马大菊心里是佩服至极,自己的邻居竟然这么厉害有出息,再一想有人竟然搞小动作背后算计这么厉害的人,她马大菊一定要查出来。

锅里红烧肉炖好了,陈长生指导大福将另外几个菜做好后,一家人一人一碗糙米饭配着四个菜,这伙食在陈家村绝对是排第一。

所有人都吃得心满意足。

饭毕,陈长生照例先去后院检查一番辣椒地,长势目前都正常,应该没多大问题。

想到竟然有人也想学她弄地皮菜业务,她忍不住勾起唇角嗤笑出声:【学,可以,可是还是超越不了哥。】

“大福,你去里屋拿一袋子黄豆出来,三寿你腿快,去老宅那边借五个筐子回来,娘今天教你们新的东西,学会了别对外说。”

几个孩子猜测娘应该又在琢磨新东西,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把自家生意往外透露。

陈大福将一口袋的黄豆都拎了出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筐子。

“娘,咱们接下来怎么干?”

“拣豆子。”

生豆芽没那么难,只要豆子质量合格,生的时候每天勤换水,基本上就能成功。

陈长生给每人舀了一筐子黄豆,说道,“看到里头有黑色生虫的或者豆子发裂的,就给拣出来,只留下好豆子。”

说完,还找出两个样本给大家参考。

几个孩子开干了,陈大福边拣边问,“娘,咱们这是准备做豆腐么?”

“咱们也做豆腐?那卖得过人家吗?”二禄边拣边问,“城里有好几家都在卖了,人家做了许多年,应该已经积累了不少老客户,只怕咱们竞争不过人家。”

几个孩子虽然嘴上有疑问,但手里挑拣的动作却没停下。

陈长生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很是欣慰,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能自己思考了,尤其是老二这个小子,竟然还知道竞争这个词。

“咱们这次不做豆腐,做别的。”她摇了摇头神神秘秘道。

“是啥?”

“等做出来你们就知道了。”陈长生笑着卖了一个关子。

粮铺送来的豆子质量很不错,一口袋的黄豆也只有二三十颗发裂,剩下都很好。

她将豆子洗干净,然后放水里浸泡两个时辰,等泡发后再洗一次才能开始生豆芽。

生豆芽虽说简单,但还是有些细节要注意,比如要先在筐子底层铺上一层细纱布,这样每天浇水的时候能始终让黄豆保持住湿润的状态。

黄豆也要均匀铺开,筐子还要盖上东西注意避光,这样生出来的豆芽才不会发苦发黑。

同时还要注意保温,生豆芽需要湿热的环境,现在是夏季,倒不用操心温度问题。

说到这个,陈长生突然想到,要是以后冬天生豆芽,是不是得做一个暖房,有了暖房到时候除了豆芽,还能再种些别的蔬菜。

今天差不多用了三十斤豆芽,她准备前后脚生五筐就能分开卖。

等这一批生好了,她探好了市场,就再多生几筐,估计这几个筐子不太够用,下回碰见陈老太太,还得麻烦她帮忙多编几个。

陈长生最不会的就是精细的手工活,什么编筐子、绣手帕、做衣裳这类女工,看着很有意思,可自己手就是太笨了,怎么也学不会。

好在自己现在是寡妇了,还分了家成了一家之主,也就不用做这些事。

一家人忙了一会儿,天色逐渐暗沉下来,又到了一天之中的学习时间。

孩子们在准备要用的桌椅和水,陈长生燃起一根松油蜡烛,院子里亮起小小的光明。

古代虽好,但是没有灯确实是不方便,尤其是对她这个现代人来说,习惯了晚睡,突然让自己七八点就睡,哪能睡得着。

每次陈长生都是尽量拖到九十点才躺下,躺下后也要酝酿很久才能真正入睡。

有了蜡烛就挺方便,趁着晚上搞搞学习、干干活,还能打发时间。

在电灯发明以前,照明对于百姓来说一直就是个大问题,大盛朝的照明工具就是油灯和蜡烛。

这个时代的蜡烛一般是蜂蜡制作的蜡烛,但蜂蜡价格贵得吓人,城里一根蜡烛就要八十文钱一根,一根蜡烛差不多点二三十分钟,只有像梁家和沈家那样的有钱人才点的起蜡烛。

也有相对便宜的油灯,灯油有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两种,将灯芯草放入油脂中点燃即可,但动物油价格也不便宜,而且点燃之后会散发出动物油燃烧后的难闻气味。

松油蜡烛成本低廉,唯一就是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黑烟,看来还是有必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