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4章 生财之道(1 / 2)

加入书签

第324章 生财之道

“你可知道那道北城和江源城的知府都是何人,对他们是否了解?”

徐长寿来了兴趣,开口问道。

“回公子,道北城知府乃是和在下同年的举人,名字叫做吴观。

在下只和他在金陵时有过数面之缘,对其不甚了解。

但据在下看来,其人性格颇为稳重,做事果断,不是那瞻前顾后之辈。

至于那江源城知府,乃是汉王的妻弟,名字叫做张以墨,是汉王的铁杆拥甭。

道北城投靠汉王一事,据说都是张以墨游说吴观之后牵线搭桥促成的。

而且两城之间,也隐隐以他为首。”

黄同甫躬身开口道。

“哦?你觉得要是我们和这两城做交易可行吗?”

徐长寿问道。

“公子,如今汉王和方悔之间的矛盾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可以说是势同水火。

道北城和江源城之所以没有对白子城动手,估计也是怕让别人得了渔翁之利。

咱们明面上至少还是方悔的人马,这要是去和他们做交易,恐怕是有去无回啊。

眼下若是公子想打通商路,东边方悔的地盘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方悔是反的大夏,黎王身为大夏的王爷,那松原城恐怕也不会容许咱们的人和他们交易。

而且,黎王连蛮人都能打败,咱们和他们交易无异于与虎谋皮。”

黄同甫心中一思索,便开口说道。

“松原城那边我们正常交易,就按你说的,先往东边开通商路。

你以你的名义下一道手书,让人送到东边五城和抚定城,告诉他们咱们要和他们通商。”

徐长寿吩咐道。

笑话,松原城才是可以放心交易的地方,黎王那老登的女儿还在自己手上呢,徐长寿心中想到。

“是!”

黄同甫赶忙点头答应,对于徐长寿坚持要与松原城贸易一事,心中虽然疑惑,但是也不敢多问。

当天,便有一队信使带着黄同甫的书信向着东边而去。

徐长寿将意识沉入商城,缓缓浏览着里面的商品。

对于方悔控制的地方,都是一帮大老粗,野猪吃不了细糠,估计卖点文艺范的东西人家也不舍得买。

眼下的世道,徐长寿自然清楚粮食和武器才是硬通货。

但是这也是让他犯愁的地方。

粮食,这东西谁都不嫌多。

现在的他手底下不只是需要养着那些仆从和家将还有那几百匹马就行的了。

既然占了白子城,还想要做大做强,那城内的上万百姓和白子城的府兵可都是要靠他养着的。

仅靠商城里每日限购的那点粮食可不够消耗的,所以出售粮食这件事就想都不要想。

甚至有可能的话,他还想要从外边买点粮食回来呢。

抛开粮食,能够交易的最受欢迎的东西无疑是武器。

但是问题又来了。

商城里的武器质量有点太好了,哪怕是最差的武器,徐长寿也不敢拿出来卖。

比如那些长刀,比如徐家人身上的重甲,皆是质量上上之选。

深知对外军贸不可把压箱底的好东西往外卖的道理的徐长寿,自然是不肯把这些好东西从商城里换了卖掉。

这无疑是杀鸡取卵的事。

卖出去的武器,最后都有可能变成砍向自己人身上的凶器。

所以这也是徐长寿建立工坊的原因。

看到拿在手里的那本从商城里兑换出来的小册子,徐长寿是双眼放光。

《武库全录》!

这是一本记载了如何打造各式兵器和盔甲的工艺手册。

记录了几乎全部的冷兵器的制作流程。

从金属的冶炼到铁器的捶打、锻造、拼接,详细至极。

只要有了这个册子,在城内找几个铁匠带着工人,就能开始生产兵器。

当然,徐长寿如此大费周章的要自己生产的武器,质量肯定是差了商城出品的那些武器质量的一大截。

但虽说如此,其质量也是比如今大夏广为流传的那些武器制作工艺要好上不少。

《武库全录》将武器的质量分成了三级。

从低到高依次是三级、二级、一级的品质。

之前他给徐家众人下发的武器属于一级的品质,而现在他要打造的武器则是三级品质的武器。

这就够了!

商城升级到四级之后,每日可以购买一千斤的生铁,按照生产一把三级品质的长刀需要用三斤铁来算,一天的量足够生产三百把左右的长刀。

而商城里生铁的价格一斤是十文钱,一把刀算上其他成本,也不过是五十文的成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