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章 《球状闪电》(1 / 2)

加入书签

《球状闪电》是刘慈心在2005年发表的一本以球状闪电为中心展开的长篇科学幻想小说,讲述了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个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陈博士的家中,并在一瞬间将他的父母化为灰烬,于是陈博士决定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

但未曾想,多年后,他的研究被纳入“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终武器。及锋而试,大西北戈壁滩上升起冰冷的“蓝太阳”,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创作《球状闪电》前,大刘还以为自己得了肝癌,咬牙忍痛伏案写出了《球状闪电》,想把它作为最后的遗作。而作为“最后的遗作“,相比于描绘宏伟宇宙的《三体》,《球状闪电》更像是大刘给自己写的回忆录,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在刘慈心的众多小说当中,《球状闪电》不是最出名的,但是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这两个方面,却可以说是仅次于《三体》的存在!

而顾仲宇之所以选择这部小说作为国产科幻新里程的

和《三体》、《流浪地球》不同,《球状闪电》并不需要很多宏大的特效场景,尤其小说上半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拍出悬疑片、甚至恐怖片的风格!这就节省了很多费用,按照制作方面的估算,《球状闪电》可以分成两部曲来拍,

他前几年的时候,也想先把《三体》、《流浪地球》这些翻拍出来,但是在认真考察了国内的特效公司和制作水平、以及现阶段的国内电影市场,还是选择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不是拍不出来,就算国内的特效公司满足不了,他找工业光魔、数字领域的人来,只要肯钱,把关严一点,肯定也是能拍出来的。但是成本实在太高!

《流浪地球》

所以顾仲宇那时候起就明白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得走长远规划的道路,一点急不得。所以他2008年的时候就投资并控股了港岛的特效公司-先涛数码(曾经负责过风云雄霸天下、英雄、功夫等电影的特效制作),然后开始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新一代的特效技术人才,这些年先涛数码也接了不少国内外的订单,虽然公司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但是顾仲宇不在乎,只要别亏得太多就行,这几年他不指望特效公司还能赚钱。

……

郭凡在看完《球状闪电》的剧本和制作计划后,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心情后问道:“顾老师,我不理解。这种过亿成本的大制作电影,你为什么会想到找我呢?”

“那我应该找谁?”顾仲宇笑着问道。

“应该是那些已经在电影界功成名就的导演们啊!”郭凡觉得自己一个新人,对比那些大导演们,根本是毫无优势。

“比如?老谋子?徐老怪?”顾仲宇反问了一下,并和郭凡讲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他之前也考虑过找那些大导演,但是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赶紧让自己打消了了这个念头!

老谋子?

顾仲宇承认他在摄影、构图和大场面调度方面,确实是国内导演中最好的,但是拍科幻片嘛?

反正他觉得这货可能连电影剧本都看不懂!毕竟文化水平有限,大刘小说里面一堆的理工科知识和名词估计就能把他搞晕,这倒也不能怪他,毕竟国内的导演一直都是重文轻理的,谈起什么电影理论、人文历史,可以侃侃而谈,要是聊到了数理化,那基本来个初中生都能把他们辩倒!

徐老怪倒是可以,作为华人导演中的异类,居然一直酷爱特效和各种天马行空的剧情设定。可问题是,徐老怪的电影特效一直是走的买办路线,喜欢用国外的电影特效团队拿来直接用,而不是培养自己人。

这点和顾仲宇培养国产特效团队是相冲突的,毕竟他拍《球状闪电》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给以后其他科幻电影打下基础(而且徐老怪的导演片酬也太高,最起码需要一千万以上,这也是顾仲宇为什么选择放弃请徐老怪的重要原因)。

综合考虑之下,顾仲宇还是打算让郭凡来,毕竟现在也算有过执导经验了,而且……他还很便宜!

“您刚刚说的这些,可能是前辈们的一些不足之处,但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偏偏会选上我?”郭凡听完顾仲宇前面的解释,依然不能理解对方找上自己的原因!

为什么偏偏选上你?我tm总不能和你说,你小子以后会执导两部《流浪地球》,成为国内科幻电影

让我想想怎么忽悠你小子上钩!

顾仲宇调整了一下坐姿,正声解释道:“一.你郭凡是正儿八经通过正常高考途径,从内卷大省sd省考入211大学的,智商绝对算得上全国前5%。尽管不是理工科专业的,但是学习能力完全没问题。而其他的演艺圈人员普遍智商排后30%。这批人高考300分,会解二元一次方程就算学霸,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