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圣人传道(1 / 2)

加入书签

随着太清圣人踏入函谷关,尹喜的官邸内弥漫着一股庄严而宁静的气氛。大厅中央,一张古朴的木桌静静摆放,桌上陈列着几卷竹简,墨香淡淡,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智慧传承。

尹喜和林瑶把太清圣人请入上位以后,恭敬地坐下,面对着这位传说中的存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道法的敬畏。官邸内的其他人已悄然退去,只留下他们三人,以便更专注地聆听和学习。

太清圣人的目光平和而深邃,他面色沉静,开始传授无为大道的精髓: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尹喜和林瑶聚精会神地听着,圣人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引导他们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思考。太清圣人继续解释道:“‘道’是无法用言语完全捕捉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却又超越了一切。它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存在的根基。”

尹喜沉思着,他的心灵在圣人的话语中得到了净化,对“道”的理解更加深刻。林瑶则在心中默默体会着“道”的无为而治,她感受到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以及内心平静的力量。

太清圣人的讲道深入浅出,他不仅传授了无为大道的核心理念,还详细的为二人讲解了自己对仙道的理解: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太清圣人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尹喜和林瑶的心田。他继续说道:“仙道,乃是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它不仅仅是对肉身的修炼,更是对心灵的净化。修行者需放下世俗的纷扰,修炼心性,以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

尹喜恭敬地问道:“圣人,我们如何在纷扰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修炼仙道呢?”

太清圣人微微一笑,回答道:“修行仙道,首在修心。心若不动,万物皆静。你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的欲望和诱惑所动摇。在日常生活中,要行善积德,以慈悲心对待一切生灵,这样才能与‘道’相合。”

林瑶若有所思,她轻声问道:“圣人,我们是否需要放弃一切,才能修炼仙道?”

太清圣人摇了摇头:“非也。仙道并非要求你们放弃一切,而是要你们学会放下。放下那些无谓的执着,放下那些阻碍你们修行的杂念。在红尘中修行,更能锻炼心性,只要心中有‘道’,何处不是修行之地?”

尹喜和林瑶听得如痴如醉,他们的心灵仿佛被一股温暖的力量所包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清明。他们知道,太清圣人的教诲将成为他们今后修行的指南,引领他们在仙道上不断前行。

随着讲道的深入,尹喜和林瑶对“道”的理解愈发深刻,他们的心灵也愈发坚定。太清圣人的智慧如同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更加从容不迫,心无旁骛。

讲道结束后,尹喜和林瑶再次向太清圣人行礼,表达他们深深的感激。太清圣人微笑着说道:

“尹喜,你倒是养了一个好女儿啊,敢在圣人面前讨要机缘。”

“人族立足于世,靠的就是与天争命的精神,况且太清圣人上古时代曾传授人族金丹大道,总归有一份香火情在,圣人心怀苍生,小女子一个小小的请求,圣人应该不会拒绝吧?”

林瑶有些尴尬的偷偷用指尖挽着秀发,声音微小却又坚定的回答道。尹喜在一旁也有些局促,一时竟无言以对。

“也罢,尹喜命中注定和老道确有一段师徒之缘,既如此,便为我记名弟子,尹喜你可愿意?”

闻听此话的尹喜喜出望外,连忙跪下磕头:

“尹喜拜见师尊!

“入我门下,当遵循天道,恪守师德,不泄秘法,修身养性,勤学不辍,行善积德,传承智慧,不堕师门荣光。”

“弟子谨记!”

尹喜再度俯身拜下。

太清圣人见状,微微颔首,继续他的教诲:“修行之路,非一日之功,亦非一蹴而就。汝等需明白,道法自然,不可强求。在红尘中修炼,更是一场心灵的历练。汝等要时刻保持心如止水,方能洞察世间万象,领悟道之真谛。”

尹喜和林瑶肃然起敬,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修行的指导,更是对人生的启迪。太清圣人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回荡在他们的心间,引导他们走向更高的境界。

“师尊,弟子有一惑。”尹喜恭敬地问道,“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如何辨别真伪,以免误入歧途?”

太清圣人目光如炬,缓缓道:“真伪之辨,在于心。心若明镜,自然能照见真假。汝等要勤于内观,修炼心性,不被外界幻象所迷。记住,真正的道,是简单而纯粹的,它不在于繁复的仪式,而在于心灵的觉悟。”

尹喜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了修行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