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3章 做米饼(1 / 2)

加入书签

紫薯太小,从小连铜板都没见过多一个,银子多了自己都不敢拿,除了平时的月银只会自己拿一小部分,连同平时得的赏赐都让师娘给他存着,洛梅姐姐还开玩笑说,以后留着给他娶媳妇。

紫薯眼神机灵,可是正经事上有时却憨憨的,被取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一开始被开玩笑就说:只要跟着小姐不讨媳妇,也哪也不去。

再被多说两次,就有点小心机了,眼神坚定地说:“要讨,我也像师傅这样讨小姐身边的人。”

八月在旁边笑死了,觉得这小萝卜头在异想天开,连忙扯过秋梨一起站他面前,逗笑说:“你倒是看我俩谁合适,值得你讨回家去。”

两人都比紫薯高上半个头,八月不懂害羞,秋梨也由着她拽着,由着她逗笑紫薯。

紫薯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还以为他会看人脸色,随便乱指作出选择,谁知他直接一声不吭就是一句话:“奴才的亲事自然由小姐和师傅做主,我说的不当数的!”

那小模样倒是认真得很,就是认定了是这样才这么说的。

……

时间过得很快,年关马上就要到了。

颜永宁和楚楚商量后,给京城和清流县的几家人都写了信,说是打算今年就在香洲郡过年,楚楚也不回去了,但是分别给几家都精挑细选,早早就派人回去送了年礼。

腊月二十三,院子里管家征求了夫人的意见后,让两个煮饭婆婆教丫鬟们开始做米饼,让他们见识了江南过年的开始。

用隔年的粳米过了几次石墨,磨成细细的粉,然后再炊熟,放在石臼里反复捣腻,再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又圆又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一般都是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

因为有楚楚几个孩子在旁边看着都想上手帮忙,婆子又特意拿来往年做小月饼的模具,有花开富贵、也有小动物的,专门摆了多一张桌子,给他们一起玩。

兮月觉得米饼太单调,特意让婆子炒了些红糖混合芝麻花生的馅料,抱着明珠也凑在旁边教楚楚他们做有馅料的米饼,样子就跟中秋的小月饼一样。

看到哥哥姐姐们拍米饼噼里啪啦的响,原本以为会吓着的小明珠,靠在娘亲的胸前却是手舞足蹈,小腿蹬得很有劲,恨不得也跑进去一起玩。

看见他们一面做一面往嘴里塞米饼,明珠更是想直接就上手抢,偶尔还流几滴口水,把大家都逗乐了,但是也不敢给她玩一块,说是怕她直接往嘴里塞了噎着。

米饼一共十几人做,一做就是差不多一整天,如果不是提前买了十对箩筐都没处装。

现在院里人多,总要每人分上几个,衙门那的官员、衙役辛苦了一年,兮月也交代管家让人挑去一担给分一分。

江南这边的惯例,出嫁的女儿第一年回门,也要送回娘家一担米饼。

当年黎夫人出嫁就直接回了京城,然后几年都没回来一次。

所以母亲一担是欠下了,这次兮月给补上,再加上自己现在离了京城,舅舅家也是娘家,所以送年礼的时候送去了两担。

这样一来不多做点都不够分。

江南的气候过年一点都不冷,还可以这么玩,连玩带吃的小孩子是最喜欢的,这样才叫有年味。

所以不但楚楚,就连秋梨、八月和紫薯几个都玩乐疯了,庆幸自己没被留在京城守楚园。

知道今年楚楚不回去过年,顺国公府原本一起学习玩耍的几个女孩子,现在肯定都是各回各家,肯定比往年冷清多了,所以还是留在小姐身边好玩,也热闹。

主要是天气好,江南过年的风俗也不同,自然什么都觉得是新鲜的。

腊月廿四,相传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所以廿三晚上,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

是夜每户或祀灶神于堂,一般老百姓是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上,供酒、果,家家还必供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有竹枝词这么说:“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献无他物,鱼买新鲜肉买肥。”说的就是江南祭灶那隆重又热闹的场景。

“送灶”时要点上香烛,屋内香烟缭绕,各色供品耀眼,过新年的气氛一下子到来了。

祭拜完后,家家户户都会用祭拜过的鸡鸭鱼肉,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好好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祭拜过的糖果更是分到家里各个人手中,说是吃后会得到保佑,添福增寿的。

自然喜庆又吉祥,主家和下人都高兴,商家更是靠着买卖大赚一笔,这个时候上街采买是不会讨价还价的。

腊月廿五,是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清除一年的积灰,清理平时乱堆的杂物等。

今年因为天气好,又有暖洋洋的太阳,主要是花园里除了少了点花,不少绿植还是绿油油的,不知比京城冬天到处的枯枝败叶好上多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