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章 太子监国主朝政(1 / 2)

加入书签

又扳倒一个对手,淳于越此时一脸得意。

在他看来,主张郡县制的李斯已经辞官了,如今郡县制的张苍也倒台,剩下的那些人,都不足为惧。

往后的朝廷上,只要扶苏在,我淳于越就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张苍的小插曲过后,军报又接着念起来。

“楚国大将项燕之子,项梁,命其侄项羽,诱杀会稽郡守殷通,并斩下首级慑众。郡官不从,遂项羽遭血溅郡府,羽单人杀尽百官。

项梁夺城印,速制府兵,鼓众十万从之,整顿十日,项梁率军西进,屯兵于胡陵,欲取九江辖县。

又命项羽率军南下,进攻鄣郡。羽兵临城下曰:鼓三通不降,则屠城。郡守不从,率兵抗守。羽破郡城,烧杀抢掠,屠尽城中官民三十万。”

军报刚念完,群臣哗然一片。

“什么?官民被屠三十万?”

“项燕之后,竟有如此杀神?”

“造孽,造孽啊,我大秦子民竟惨遭此等莽夫之手!”

正当群臣都在哀叹的时候,嬴长生却并不感到意外。

他深知项羽起兵初期,每攻一座城,必先擂鼓三通,如果不投降的话,一旦被他攻破城门的话,全城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那下场就是鸡犬不留。

但现在嬴长生是大秦皇太子的角色,再次听闻项羽惨无人道屠城时,就不得不令他怒火中烧。

在嬴长生看来,现在这个时空的历史轨迹,除了将闾活着、令陈胜还没攻下洛阳之外。

原来的历史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六国第一批起兵的人,还是那帮人。

也就说明了,章邯即便率领三十万秦军出征,或许最终还是会被项羽打败。

想到这里,嬴长生决定要给历史再洗一洗牌。

“三川捷报。”

“将闾公子,率五万大军,于荥阳城外,大败叛军将领周文。”

听到这段捷报,叔孙通第一个脸上泛起一丝喜色。

其余重臣,却高兴不起来。

原因无他,即便打赢了一仗又如何?

将闾尚未得到五国起兵的消息,光凭他手中的五万兵马,现在根本灭不了陈胜,后面还要面临六国联军。

蒙毅出班说道:“太子殿下,臣认为,应趁现在击退叛军期间,传令让将闾公子,将敖仓的粮草,尽快运往洛阳,以免被叛军所获。”

嬴长生道:“太尉所言有理。”

叔孙通也出班启奏:“启禀太子殿下,臣认为,应征调民夫运粮,趁将士士气正旺之际,令将闾公子,率军继续剿灭叛军。”

蒙毅反驳道:“长史难道不知,张楚、项楚、齐、赵、魏、燕,六国联军将近百万,即便眼下打赢一场仗,又能如何?”

叔孙通闻言并不再坚持,而是笑眯眯地小施一礼,就不再言语了。

接下来,朝会变成了辩论会。

群臣所纠结的问题在于,章邯手下的三十万大军,该怎么东出平叛?

经过一番讨论过后,淘汰掉大部分没用的意见,最后只剩下两派。

一派是好战派,他们认为应该兵分多路,趁六国还没发展壮大之际,把他们插死在攻城略寨的路上。

然后重新夺回部分被占领的城池,再跟各郡组织起兵力,继而大面积地剿灭叛军。

另一派则是守城派,他们反驳分散兵力会被六国逐个团灭,倒不如集中起来,去守洛阳。

再利用洛阳的坚城据守,只要敖仓运过来的粮草充足,就可以慢慢地消耗联军的兵力。

最后,群臣把问题抛到蒙毅这里,让他来向太子发表意见。

蒙毅思考片刻,开口道:“启禀太子,臣也认为,应把兵力集中在洛阳,据城而战,只要保证关中通往咸阳的粮道不断,便可以逸待劳,最后拖垮联军。”

嬴长生没有立即表态,沉吟了许久过后,才说道:“孤以为,大军应即刻撤回函谷,放弃洛阳。”

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等他们都反应过来时,大部分都认为,太子是不是得了失心疯,竟然要放弃洛阳?

“臣劝谏太子,洛阳不能撤军啊!”

“是啊!臣也认为,洛阳乃坚城,城中更是有百万黔首,万万不可弃城啊。”

“太子请三思,若无洛阳在前牵制叛军,六国便可直接兵临函谷。”

“太子,应知唇亡齿寒啊!”

听着周围的熙熙攘攘,嬴长生索性闭上眼睛,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再睁开眼时,眼中放出犀利光芒。

“休得再聒噪!”

听到太子厉声一喝,群臣再一次鸦雀无声。

随后,群臣就听见太子下令道:“吕欢,把孤的东西推过来。”

紧接着,两张模样怪异又类似案几的物件,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