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章 发现致富路(1 / 2)

加入书签

当然,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就能实现的。茅鸿心里也清楚,尽管跟大家相比,自己稍微有一点时长优势,但跟于冰、刘娜、杨杰、雪川等学霸比起来,自己脑子不快、底子不好、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平时还得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啊!

返校之后,茅鸿就更刻苦,迅哥儿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挤总是有的。所以,茅鸿就开始各种花式背诵,是上课背、下课背,连跑早操的间隙都得背俩单词。

其实,这也是华夏几千年以来的教育理念:不管懂不懂,先背下来再说。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为脑子好使的,记忆力肯定不差。因为脑子不好使,多用用功也能背下来。用班主任的话来表述,那就是:只要能把课本背下来,高考成绩就不会太差,起码能上个大专,如果脑子再灵光点儿,重点也有戏。

当然,背诵也是有技巧的。以背英语单词为例,有词根词缀法、拼读法、联想记忆法等,茅鸿选择的是七录法:就是一边拼读,一边在纸上写出来,连读七遍。

据《明史·张溥传》记载,张溥天资不佳,记忆力较差。在学新文章时,一边在纸上抄,一边诵读,抄完就烧掉。烧完之后,再抄,再读,重复七次。“七录法”是个“笨办法”,但“勤能补拙”,很适合茅鸿现在的情况。

如果学累了,茅鸿就会利用下午的自由活动课出去“跑圈”。冀衡中学的这个“跑圈”跟别的中学略有不同,并不是围着操场的400米跑道跑,而是围着冀州残存的古城墙跑,一圈大约5公里,一口气跑下来就会感到非常快乐。

虽然跑步很快乐,但是茅鸿却不敢多跑,一是太费鞋,每月只有一双布鞋,穿坏就没了;二是费粮食,跑得多吃得多,生活费就不够了;三是跑完步虽然精神愉悦,但是因为吃不饱,身体会比较疲惫,影响学习效果。

从哪里搞点钱补贴补贴生活呢?周二下午第四节课,有点食不果腹的茅鸿,坐在学校四楼的图书馆正发愁呢?忽然看到了阅览室期刊架上的《中学生数理化》杂志,心中顿时一动,有了主意:对啊!我可以投稿挣稿费啊!

要说茅鸿,那也算是文艺青年,以前没少给《萌芽》《少年文艺》《科幻世界》等期刊杂志投稿,虽然稿件一去就石沉大海,但好歹也算是有投稿经历的人,既然艺术路线走不通,那咱就走学术路线试试?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自己最近在数学上也算是小有心得,老憋在心里也不好,应该跟大家分享一下。

说干就干,茅鸿利用第三节晚自习的时间,把最近学的三角函数题归纳整理了一下,然后以《解三角形中函数与方程思想初探》为名写了一篇小文章。主要就是说,在题中所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相应的性质,构建函数或者方程,从而求解三角形某些边和角的取值(或范围),并结合三道例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讲解。

虽然自己感觉还不错,但到了晚上,还是有点不放心的茅鸿,又跑到灯下请季青学姐给自己把把关。季青有点嫉妒得说:“哎呦喂,这才学了几天,就能写论文啦!”然后就提了一大堆的意见,什么这个地方讲的不清楚啊!那个地方引用不规范啊!巴拉巴拉巴拉。第二天,茅鸿买了个信封,写上地址,贴上邮票,将修改好的文章投给了《中学生数理化》杂志社。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互联网还不是那么发达,普通人的长距离信息交流除了固定电话以外,就是靠传统信件。正所谓: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虽然效率不高,偶尔还会丢件,但好在价格便宜,一封信只要几毛钱就能到达华夏任意一个地方,哪怕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背诵、做题,日子就这样在一天一天的忙碌中过去了,转眼就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冀衡中学的期中考试还是很正规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课本和学习用品搬回宿舍,腾空课桌后,再摆成单人单桌的样子,弄得和高考考场差不多。

正当茅鸿抱着一大摞收拾好的书本要回宿舍的时候,生活委员张绍勇往他桌子上扔了一个大信封。茅鸿当场就急眼了:“看不见我都收拾干净了吗?又往我桌子上扔东西,回头班主任又该说了我,你赶紧拿走!”

张绍勇:“你这还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历尽千辛万苦,不远百米地从传达室帮你把信领了回来,你连个谢字也不说,却在这里汪汪汪地咬人。”

茅鸿一头的问号?我的信,明明装的就是印刷物,我最近也没买书啊!不过,拿到手里一看,写的还真是自己的名字,署名是《中学生数理化》杂志社。

莫非我的文章发表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茅鸿哆哆嗦嗦地撕开信封,里面是最新一期的《中学生数理化》,再从目录上一找,还真有自己的名字:冀衡中学 茅鸿。

听说茅鸿有文章发表在《中学生数理化》上了,正忙着收拾东西的同学们也不收拾了,纷纷围拢上来,打算先睹为快。

“哎呦,茅茅可以啊!niub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