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识字扫盲班(1 / 2)

加入书签

“雪花膏一块钱一瓶,要买吗?”

售货员的声音把她扯回现实,看着手中的大友谊雪花膏,一口气买了三瓶。

这张脸补救一下还能看,得对自己好一些。

走到肉摊,猪板油已经卖完了,就剩两大串猪网油,俗称鸡冠油。

买完鸡冠油去买剪子,就一种双箭牌的,15块钱一把,要工业券。

原身攒了不少票,但付账时还是肉疼。买那么多东西十块钱没花完,一把破剪子就要15块,真是贵的离谱。不过票据得抓紧花,要不了多久它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不能砸手里。

金鱼牌粉色卫生纸,五毛钱一卷,李旺男姐妹俩生理期就用这个。原身则用一毛七便宜的那种,但她不想再委屈自己,毕竟近身用的东西不能糊弄。

买完东西回家,姐妹俩正在院里洗衣服。下午她跟大队请假,李梁索性也没让她俩下地。上江村干活都是男女分开,怕一个没注意这俩再跑去找知青。

“妈咋买这么多卫生纸,上次给我跟老三的还没用完呢。”

程瑶闻言,默默替原身感到悲哀,可笑的“自我感动式牺牲”。

“不只是你俩用,我也用。”

姐妹俩听了点点头,继续帮忙整理东西。

“三瓶雪花膏?”李旺君有些惊讶。

关键还是大友谊,这东西可不便宜。

程瑶顺势塞给她一瓶。

“你俩用一瓶,以后早晚洗过脸记得涂抹,用完再买。抓紧洗衣服,洗完糊窗缝,休息半天把该干的活都干了,别浪费时间。”

“知道了。”姐妹俩异口同声回答。

只要不提“知青”,势必母慈子孝,一片和谐。

一边炼油一边糊窗缝,等窗缝糊完又把棉袄、棉裤拿出来,晾在院里散潮。过些日子天就冷了,提前把东西准备好,免得到时候抓瞎。

他们住的是李家老宅,位于村北,独门独院,有五间坐北朝南的土坯草房。正房分东、西两屋,李梁跟程瑶住东屋,三个小子住西屋。中间由厨房连接,冬日做饭不会冷,俗称外屋。

两姐妹住东屋的隔壁,挨着西屋的房子放些粮食、冬菜等。

母女三人一直忙碌到地里收工才做晚饭。李梁跟大队报完工分,让老大领小四、小五先回家,他留下找李槊说事。

耗走一波又一波人,李槊终于得空跟他说话了。

“哥到底有啥事儿啊,这么一直等我?”

说完不忘给他倒杯温水,期间还跟下班的吴老五等人挥手告别。

门关上后,大队办公室就剩他们哥俩,还有做账的刘斌。他是村里的秀才,初中毕业后就留在队上,算半个正式工。

“有个事儿要跟你提,咱们大队去年是‘优秀先进生产队’,想要今年继续得这个奖,‘务实、平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出其不意。”

“咋个出其不意法?”李槊闻言瞬间来了兴致。

要说出主意,亲哥哥自谦说第二,没人敢自称第一。

他能做这个大队长,二姐能当林场小学的老师,全都是大哥一力谋划。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哥就变了,变得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不在意。

“咱们可以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在队里开个识字扫盲班。现在各个大队都在为年底的称号努力,‘务实、平稳’做的都很好,但他们没有抓‘扫盲’。”

一旁记账的刘斌听到这话,也放下手里的笔,抬头认真听。

“上面一直都在宣传‘知识就是力量’,这帮知青下乡体验生活是一方面,但上面更多的用意是让他们感染咱们老农,最好能帮咱们摘掉‘文盲’的帽子。还有,你空了去镇上念夜校,吃点苦把文凭补回来……”

李梁为了便宜弟弟也是拼了,各种洗脑、PUA、画大饼,刘斌听了都招架不住,更别说一直尊重兄长的李槊了。

“……总之扫盲识字班必须要开,你的文凭也要补。大哥是没机会了,但你年轻、还有机会,万一过几年镇上缺人要从队上调,你觉得啥是调过去的依据?”

一言惊醒梦中人。

李槊瞬间恍然大悟,刘斌也茅塞顿开。

现在大家干的工作都一样,先进个人得的次数也都差不多,唯一能拉开距离的就是文凭。

“三叔如果要去念夜校,算我一个,我也提一下文凭。”

李梁闻言高兴地不行,拍着弟弟肩头,道:

“瞅着没,这就是念书的好处。斌子可是咱村的秀才,他都要去提升文凭,你这边得更加努力。”

李槊也没想到他能参与,有个伴总比自己走夜路强。

“知道了哥,等忙完秋收我就去报名夜校。至于识字扫盲班……稍后我去知青所找司薇跟江援朝商量,争取尽快落实。”

李梁见他都答应了,放心的点点头又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