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1章 乐坛第一李吹(1 / 3)

加入书签

听到胡鸣和许俊杰的对话,直播间的观众本来还在讨论李亦和张颖儿,现在已经是吵了起来。

“呃,胡鸣居然主动将自己的专辑和许俊杰的专辑放到明面上竞争,到底是谁给他的勇气?”

“第十六届金麦奖最佳新人,年度专辑销量排行前五,够不够?我也不知道许俊杰哪来的勇气敢回应。”

“靠李亦呗,还能是谁?许俊杰能有几个粉丝?出来跳的都是李亦的粉丝,觉得李亦天下无敌,随随便便写两首歌就能捧红一个歌手,谁都得低头让路。”

“讨论归讨论,别阴阳怪气,金麦的新人奖确实有点东西,但年度专辑销量排名有多少水份做粉丝的不清楚是吧?”

“现在实力歌手之间的擂台才看销量,对上流量歌手,还是看音乐之家的综合榜单吧!”

“怎么?销量打不过就拿别的说事?”

所以,他们是大获全胜!

然而,真正的歌迷都听歌去了,此时才十二点零三分,连一首歌的时间都没过去。

李亦的中国风,那就更踏马可怕了!

李亦和许俊杰都没有再唱新歌,在这种场合,还是唱老歌更合适,大家一起齐声合唱的感觉十分美好。

更确切地来说,是赞美。

“想到雨滴落在水面上的圆轮,其实还是挺美的,可恶,李亦怎么不努力一点,写出更好更美的词?”

“这句圈圈圆圆圈圈在我看来,实在是用的不是很美,但结合到歌曲里面,却发现好像也没别的词可以代替。”

此时,许俊杰已经来到了舞台上。

他们在各个公共社交平台大肆发出挑战,却没几个人回应。

在流行元素方面,《江南》甚至比《青花瓷》还要高。

对于胡鸣的反应,李亦早有预料,只是没等到他说话,楚凡便拍了拍手掌,一副“我想明白了”的样子,开口道:

要按受众来说,许俊杰的同名专辑要比林诗音的《成人礼》受众更广。

不会是单纯地为了押韵吧?

胡鸣的表情很诚恳,看起来就像是真的想不明白,但众人都听出了他找茬的意思。

同时网友们提起了对许俊杰同名专辑的兴趣,一个个在这里上网冲浪,顺便等零点专辑上线。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江南》的歌词,貌似不是很强,至少不像《青花瓷》,胡鸣不能第一时间就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感。

妈的,李亦不讲武德!

中国风的概念在乐坛早已存在,其中楚凡是中国风标准的奠定者。

但如果没有李亦的笑场,这首歌绝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热度。

迫切想要打入李亦阵容的陈佳琪非常卖力地吹捧着,随后眼冒星星地望着李亦说道:“真的好羡慕亦哥儿的才华,这种歌到底要多厉害才能写得出来啊?”

“.”胡鸣愣了。

原以为你和我一样公正,没想到你是在憋个大的吹!

楚凡是谁?

节目组没有趁着这个机会,公布这是三餐的最后一季,所以在直播结束之后,观众还在美滋滋地讨论今晚的演唱现场。

直播间的观众转而对李亦“讨伐”起来。

如同直播间一样,蘑菇屋也开始了对许俊杰和李亦的夸奖。

当然了,他们也只会这一句。

他还是不服输,暗戳戳地想要带节奏,可惜没人搭理他。

他没想到,以为会吹的天花乱坠的楚凡,此时竟是唯一沉默不语的。

胡鸣只能在心中期待,李亦这首《江南》会有失水准。

眼见着乐队的成员将古筝、笛子、扬琴等传统乐器搬上来,胡鸣顿时脸色大变。

李亦当初在《国风之声》演唱完《青花瓷》,楚凡更是当众说过:“李亦在中国风方面的研究不比我差,如果你们说我是标准的奠定者,那么李亦就是集大成者,中国风会在他的手里发扬光大,受到更多歌迷朋友的喜爱。”

现实也正如楚凡所说的发展,中国风彻底大热,这一年来乐坛很多人跟风,尽管他们的中国风不伦不类,仍然赚了不少热度。

“亦哥儿的唱功也是很不错的,说实力歌手一点问题都没有,只不过他的才华更加出众。(五毛,删除括”

“李亦:什么意思?我不是歌手?”

也有的人就喜欢胡鸣这一款,永远都是帅气的,从不干损害形象的事情。

楚凡用征询的眼神望向李亦,可是没等李亦回答,楚凡又继续道:“又结合歌词里面用了三生石的故事,带有神秘的色彩,我忽然又想到圈圈圆圆圈圈,可能代表的也是一种轮回。”

李亦毕竟不是人民币,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认识他的人多了,黑子也就变得多了。

“大家对江南的印象是不是柔情似水,烟雨朦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