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大赛冠军(1 / 2)

加入书签

“老周,你快过来看看!”中年人忍不住喊道。

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和急切,仿佛生怕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被叫做老周的人闻声赶来。

他身材高大,五十多岁,却已经一头白发,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当他看到张杨的设备时,也不由得愣住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难以置信和敬畏,仿佛在面对一件的杰作。

“这是一台光刻机啊……这是年轻人,是怎么做到的?”老周喃喃自语道。

他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设备的外壳,感受着那冰冷而坚硬的金属质感。

“这里面的这个蓝色的发光体就是激光,这是透镜系统进行聚焦,然后通过这个电机控制的步进系统编程,有效降低外部震动的影响,最后聚焦的激光可以对硅芯片进行光刻,目前受限于元器件的能力,光刻的精度大约在1微米。”

张杨见有人过来,主动介绍道自己的这个参赛作品。

这个叫做老周的中年人,被张杨的设备深深震撼了。

的确,这个光刻机和现有最先进光刻机相比,精度不高,且比较粗糙,还是一个原型。

但是,但是,但是,面前这个年轻人只是一个高中生。

这个原型设备,这就是他自己的十个博士研究生也很难做出来。

况且,这些器材,光源,透镜系统,控制电路,一看都是这个高中生用简陋的手段自制的,而不是市场上买的成品。

是买的现有的成品,还是自己从零搭建的,这些眼力他们还是有的。

这是100%的自研解决方案啊。

绝对不是依靠别人现有模块,只是造个壳子的假研发。

只要给他一些支持,例如更先进的元器件和先进的光源,毫无疑问,肯定能够研制出比这个更先进的光刻机来。

这样的光刻机,虽然不一定是国际最先进,但是在国内却是领先很多同行的。

他们无法想象这个年轻人是如何研发,从头研制一款这样的光刻机原型的。。

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同样的想法:这个年轻人,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高明理和柯莱等人也被这两个中年人的反应吓了一跳。

他们原本以为张杨的设备只是一个笑话,但现在看来,他们似乎都错了。

这个设备不仅不是破烂货色,反而可能是一件高科技珍宝!

想到这里,他们的心里不由得涌起一股莫名的嫉妒。

就在众人被两个中年人对张杨设备的震撼所感染,气氛一度凝重时。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士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她一边跑一边喊道:“李院士、周院士,颁奖典礼就要开始了,请两位赶快移步到主席台。”

周围的人原本只是好奇地围观,但当他们听到“李院士”和“周院士”的称呼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位中年男子并非寻常之辈,而是科技界的泰斗级人物。

那位稍矮一些、头发略显稀疏的,正是龙国国研院大学的李微院士,他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奠基人。

而另一位身材高大、头发已然花白的,被称作老周的,正是帝都大学的周秉烛院士,在光量子领域则是说一不二的巨擘。

听到呼喊,李微和周秉烛两位院士这才回过神来。

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神情,也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这个年轻人,他们绝对不会放手。

匆忙中,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那个学校的?”

“四十七中,张扬。”

两人把名字记在心中,满意而归。

......

此刻的会场内灯光璀璨、人头攒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主席台上。

他们都在期待着这场科技盛会的最高荣誉将花落谁家。

两位院士,周秉烛和李微,端坐在评审席的首位。

周秉烛院士环顾四周,看着展台上那些充满创意的作品,不禁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转头对李微说道:“孺子可教,这届作品真是不错。”

李微院士也深有感触地点点头,回应道:“嗯嗯,超出我的预期。”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超乎寻常的肯定。

别的评委心里还有些奇怪,刚才这两个院士还说本次电子设计大赛平平无奇,怎么出去了片刻,又变成了超出预期。

当然,他们不知道,他们二人的肯定当然是另有其人。

二等奖、一等奖的名单相继出炉,陆陆续续的同学上台领奖。

最后,主持人宣布,特等奖有两个,将由李微院士和周秉烛院士分别来颁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