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Chapter25(1 / 3)

加入书签

一九七七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考期为每年的七月七日至七月九日,只有一九八三年例外,延迟了一个星期。

二零零二年,教育局宣布将原定于七月的高考改至六月举行。

改期的最大原因,是天气。

七月,全国进入雨季,南方尤其灾害频繁,洪涝、台风、泥石流频发,多地气温居高不下,综合考量,六月更适合进行全国性大考。

二零零三年至今,高考在每年六月的六、七、八号如期举行,“六七八”还携带“录取吧”的好寓意。

高考第三天,下午最后一场是英语。

蒋今池在红框答题卡上挥动0.5的黑色水性笔,写下作文的最后一个单词,细心地在结尾处点下小黑点,不留给改卷老师一点扣分的余地。

交卷后,考生纷纷离开教室,聚集教学楼前的空地,等待监考老师清点完卷子后才能离开考场。

五点二十五分,有老师在教学楼二楼手动摇响铃铛,楼下顿时呼声一片。

叮叮咚咚的铃声,既是给门卫室传递开门放闸的信号,也成为高中时代最后回音。

蒋今池和孙墨疏、钱塘聚在小花坛边,欢腾激奋的气氛感染了他们,孙墨疏拉着蒋今池,原地又蹦又跳地转圈,互相拥抱,喜不自胜。

钱塘参与不进来,脸上的笑意却不比她们少。

下一秒,孙墨疏放开蒋今池,转身抱住呆站的钱塘。

要问孙墨疏这样做的原因,只因为:爱你的人总不会让你孤单寂寞。

钱塘瞬间愣住。

蒋今池默默把头扭开,装作没有看见一般。

长形花坛里开了一丛丛紫艳艳的九重葛,昭示这个夏天的到来。

-

高考的后劲来得又快又猛,没有预兆。

高考后的第四天,叶一雯已经把手机还给了蒋今池,她才可以收到陈谨曦分享给她的一篇二零一四年登载于《香港时代周刊》的短诗,诗名是《你还在我身旁》,作者是当年还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的学生戴舒。

《你还在我身旁》原本是戴舒写给母亲的诗,但前半部分,放在刚结束高考当下,实在是映照了无数学子的心声。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蒋今池回完陈谨曦,把诗顺手转给了孙墨疏。

中午发的消息,晚上,大洋彼岸的孙墨疏回复两个痛哭流涕的表情,紧接着是几张她拍的照片。

照片里的建筑充满异国风情,无意入镜的男女个个高鼻深目,背景是碧天白云,太阳高照。

最后一张是孙墨疏的自拍,底下跟着一段文字:西班牙的海水好蓝啊。

据孙墨疏自己说,她是逃去西班牙的。

那天趁乱拥抱钱塘,晚上回家,孙墨疏就在网上向钱塘表白。

遭到拒绝后,孙墨疏自觉面子都被丢尽了,于是火速登上去往西班牙的班机,逃离充满失恋气息的岩城。

孙墨疏所在的巴萨罗那,位于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的东北海岸,又被称为“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

孙墨疏参观了位于巴塞罗那旧市区蒙卡答路的毕加索博物馆,听说法国巴黎还有一家。

她告诉蒋今池,再在巴萨罗那玩两天,她就要乘船跨越地中海,去意大利待上几天。

孙墨疏高中有段时间爱看安德烈·艾席蒙的小说,故事背景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意大利,后来,小说改编成电影,孙墨疏要去电影的取景地,克雷马——一个位于意大利克雷莫纳省的小镇,她管这叫做“圣地巡礼”。

钱塘打电话询问蒋今池,孙墨疏什么时候回来的那天,正好是孙墨疏坐船离开巴萨罗那,去往意大利的日子。

她对钱塘说,孙墨疏至少还有一个星期才会回岩城。

钱塘似乎不太满意所得到的答案,语气听上去很颓丧。

“你找她有急事吗?”

“算是吧……”

孙墨疏没有开通国际漫游业务,出国后拔掉了国内的电话卡。

蒋今池说:“你可以在微信或者□□上找她。”

钱塘似有难言之隐,期期艾艾地说:“其实,其实是孙墨疏把我删了。”

“微信?还是□□?”

“呃……都删了。”

被拒绝后,孙墨疏岂止羞耻,简直恼羞成怒。

她把钱塘从所有社交软件里移除,人也离岩城远远的,钱塘被动脱离孙墨疏的社交圈,连她出国旅游的消息,也是问了蒋今池才知道。

“等孙墨疏回来,你告诉她我有事找她,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