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8章 高句丽(1 / 2)

加入书签

半月后。

营州大小官员,以及地方豪绅,打开了营州城大门,跪地投降。

至此,营州再次回到了大唐的手中,并且为大唐军方掌控。

而整个幽燕的豪门士族以及豪绅,但凡是和隐世家族有勾连的,全部以谋反的罪名处以极刑,他们九族沦为阶下囚。

幽燕至此没有了老旧的门阀,人口也十不存一。

李恪依旧坐镇幽州,只是整个幽燕,成为了荒无人烟,百废待兴的地区。

而想要盘活整个幽燕,必须得有一个能力非常强的文官,还有就是尽最大的力量,将抓走的百姓救回来。

李恪左思右想,着实脑瓜子都想疼了,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最后他直接将这个头疼的问题,甩给了朝廷,让朝廷马上派遣两个能力很强的刺史给营州和幽州。

辽东城。

目前是除去半岛上的平壤城之外,高句丽最大的一个城池,人口在三十万左右,当然了,大多数人是从大唐劫掠过去的奴隶。

高句丽这个国家,建立之初,其实就是一个扶余的落魄贵族**,被家族嫌弃,就带着家里下人,离开了扶余,出来逃难。

后来来到了汉朝的玄菟郡高句丽县居住。

王莽篡汉后,建立了新朝,因为汉朝内斗厉害,无暇顾及山高皇帝远的辽东,于是**就在高句丽县建立了卒本扶余国,并将讫升骨城作为国都。

公元十四年,卒本扶余国占领了新朝的玄菟郡高句丽县,故此改国号为高句丽。

而后王莽稳定了朝中局势,便让大军杀向了高句丽,结果王莽大军杀掉的却不是高句丽,而是玄菟郡境内另外一个势力句丽胡。

随后,新朝四处造反不断,秀儿登场,和穿越者王莽大杀四方,对于高句丽这边却是不闻不问。

此后东汉建立,高句丽已经发展壮大,并且吞并了四周少数民族部落,成为东北和扶余国不相上下的国家,并且愿意成为东汉的附属国,并迁都国内城。

于是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国时期,中原大战不断,各大势力争锋相对,打仗输的一方,就会去拿周边的这些小国家刷野,等刷一波野强大了,再来中原争霸。

而高句丽和公孙度的势力相连,在公孙度在位时,经常就是刷野的对象。

到了曹操控制整个北方的时候,曹操就经常让人去高句丽刷野。

而北方的慕容鲜卑,也经常南下劫掠高句丽。

高句丽在这段时间内,接二连三地受到了打击,实在是忍受不住了,最后无奈迁都平壤。

可到了魏晋南北朝,八王之乱,让整个中原都陷入了混乱之中,高句丽又觉得自已能行了,于是火速出兵,再次攻占了辽东。

巩固了辽东后,高句丽一改之前的颓废之势,开始了扩张之路,北踢扶余,契丹等部落,向东攻占玄菟,乐浪,辽河以东大片肥美之地,全数落到了高句丽之首。

接着他南拳直抽百济,新罗等半岛上的小国。

至此,高句丽的疆域达到了鼎盛。

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也引进佛教,开始对内统治,与其他国家交好。

等隋朝建立后,隋朝为了稳固幽燕地区,便准备收拾嚣张跋扈的高句丽,然而高句丽却先发制人,联合靺鞨人进攻辽东军事驻地。

可这次进攻,被隋朝击退了。

隋文帝作为开国皇帝,他知道,想要大隋江山稳固,必须掌控三个地方。

这第一个地方便是关中,关中西出,可以直达漠北和西域,并且关中易守难攻,四面都是天然屏障,已建立国都最佳地方。

第二个地方,便是中原洛阳,控制了洛阳,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中原,北上便是幽燕,南下是整个富庶的江南。

这第三个最为重要的地方,就是辽东了。

整个山东地区的危险,最主要就是来自于辽东,只要控制了辽东,幽燕就安全了,整个山东也就安全。

所以,辽东的高句丽,必须灭国。

再者,那地方肥沃,可以种出许多的粮食,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控制的地区。

于是,隋文帝十八年,便派遣三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只是可惜,这次进攻高句丽在半路上就夭折了,

陆路方面,大军遭遇了暴雨,粮草供应不上,又遭遇了疾病,大军还没到地方,直接死伤惨重,不得已直接退兵。

水路方面更是让人遗憾,自东莱出发,路上却是遭遇大风,多船沉没,更是死伤惨重。

这事隋文帝也只能干瞪眼,他很想干这个龟孙子,但老天爷不让啊。

于是这事就一直拖到了隋炀帝上台。

高句丽见隋朝根本就拿他们没办法,于是更加嚣张了。

脾气暴躁的隋炀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