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回校通知,沙场送战友(2 / 4)

加入书签

习结束,当天吃过早饭,全宿舍的老兵帮他收拾行李,连训练都不用参与,就热情的把他送到连队大门口。

说是分析其实也没错,但他是站在后世的思维基础上,来讲的这番话。

他抬手擦去额头的汗水,大吼着喊道:“陈钧。”

陈钧听到声音,转头看到来人时,急忙立正敬礼。

那么大一辆车进来联训场,他又不瞎,咋可能看不到。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称赞了几句,随后张鹏低头看了看腕表上的时间,差不多也到了中午。

他能有啥办法?只能受着啊。

“具体是根据什么得出的结论,能告诉我嘛?”

“那你等下怎么回档案部?团部有人送你回去吗?”

指导员也是满脸笑意的附和着。

“小意思。”陈钧伸手笑着和李海瑶握了握手。

“现在又提起军改的口号,肯定就要从更小的单元进行尝试,大军团炮兵轰完步兵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三人再次乘车返回了九连。

至于要采访什么的,李海瑶压根没什么可问了,因为分享课期间,陈钧讲解的思路很明确,就是从概念上,一步步将合成化的作战和编制规模,依据181团为主体举例,来逐步讲融合。

随后快步跑到连长张鹏的位置。

李海瑶将自己的书夹整理好,左手将书夹重新抱在怀中。

她俏生生的立在原地,伸出右手大方的说道:“握个手吧陈钧同志,感谢你的帮忙。”

这即将面对军改的大浪潮,两位军事主官心里的压力同样也不小。

如今陈钧,真可算得上是全团的大名人了。

肚子早就饿的跟狼掏了似的,咕咕噜噜直唱空城计。

若是突然离开,对于全连来说,在士气上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行,没问题。”李亚杰急忙点点头。

只不过,他不想搭理罢了。

“早在二十几年前,甚至更久,京都军区和奉天军区就开始结合集团军方面的联合作战,从师级单位融合。”

上到营长,下到各连的老兵,谁见面都得笑呵呵的打声招呼。

他继续说道:“这个中尉是这两年刚毕业的吧,比你大几岁?”

他便拉着陈钧走出礼堂,指着右手边团史馆的方向说道:“今天中午先不回连里了。”

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阵高喝。

愣是自己站那等人接走。

到了近前,她笑嘻嘻的开口道:“是不是打算去吃午饭,咱们一起吧。”

军改这种机会对于他而言,是难得的机遇,同样的,对于基层连队的指挥官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张鹏随意八卦了两句也没再多问,但根据他在部队多年的经验来看。

可陆院的通知已经到师部了,上面的命令就是让他把人今天直接送回西京。

刺眼又燥热。

“嗯,是啊。”李海瑶闻言点点头。

“你是怎么判断出军改走向的?我看过军区登报的那篇文章,你分析的很全面。”

“我早就说过陈钧没问题的,他那篇军改文章都能被总政采纳,还能迈不过分享课这道坎?”

只是等陈钧转身准备走的时候,却发现连长和指导员两人没打算过去。

“团长刚才要求整理一份关于军改的书面报告,我和老李就在这趁热打铁的提前整理下。”

等走出大概三十米左右,李海瑶又转过身,抬手摆出一个通话的手势嬉笑道:“要是我有什么问题会打电话请教你啊。”

“刚才正好是饭点,食堂人又多,没法请你指点,现在帮我看看吧。”

“走啦,快饿死了。”李海瑶说着,不等陈钧回应,就拉着他,朝着食堂走去。

“好,再见!”

拿着上面的命令,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

“现在讲究的是超远距离,融合作战,看海湾战争就不难想到新时代,合成作战就是接下来的军改方向。”

“目前信息化作战部队只是独立的单位编制,但战争打得依旧是先进武器,操作武器的依旧是战士。”

“这边有班车可以回市里,然后从t市坐车去金城。”

“不用,哪有那么麻烦。”李海瑶笑嘻嘻的收回纸稿,她抬手指了指门岗外面的方向。

“嗯,学院通知号之前必须返回,我估摸着也就这几天,具体的实习结束通知,就会下达到单位了。”

“来,兄弟,加把劲不要留手,咱们两个再比一比,看谁先到终点。”

两人算是熟识,在181团都不认识其他人,索性一块来到机关楼后方避阳的阴凉地休息。

正值八月中旬,外面的阳光依旧毒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