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2章 幸氏体验店(2 / 2)

加入书签

前几年他们还在饿肚子,发愁能不能撑到秋收。这才过去几年,家家户户的粮仓都满了不少,吃食的花样也变得多了起来。

醋啊、酱油,随便配点菜,就能炒出花来。

玉米能煮着吃、炒着吃,磨成面还能做成玉米馒头、玉米粉之类的。木薯就更不用说了,它可是宁山村的元老级粮食了。

虽然有毒,但在玉米还没出现的那些日子,他们村子就是靠它熬过来的。

后面他们用上了炕,学会了不用母鸡孵崽;学会了养猪要阉,猪才能肥;学会了男人留在家里种地,女人进作坊干活……

不知不觉间,填饱了肚子,穿上了新衣服,还时不时吃上了鸡蛋和肉。

这简直就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附近好多村子都沾了宁山村的福,也跟着富了起来。更远的村子见了,一个个羡慕得不行,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好多他们平日里连听都没听过的亲戚都冒了出来,就想跟他们套近乎,打听宁山村有什么新粮种,想要跟着一块儿种。

衙门那边虽然也有农官,也会组织,但农官的动作总会慢一些。等农官开始组织大家跟着种,别人早发财了。

“那也是没办法,人家不是说了嘛,那边还在试种,什么都还没确定,哪敢拿来给我们老百姓种啊。人家都是等那边试种过后,没问题了,农官才会拿来推广,让我们跟着一块儿种。若是有问题,也就不推广了。”

“我觉得那些农官就是瞎,能不能种,会不会丰收,我们还看不出来?我们都种那么多年的地了。”

陈大牛翻了一个白眼,他想说,大爷,你别倔了。想当初农官才刚来推广秧苗种植法时,你是怎么说的?

你不也说你都种了大半辈子地了,你还能不知道地怎么种?

当时你就不信,背地里把农官骂了一顿。

要不是后来事实证明,人家农官教的就是对的,水稻确实翻了一个倍,从亩产200斤变成了亩产400斤,你会改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