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一章 会说话了(1 / 2)

加入书签

皇后虽然惯常不怎么关注朝堂中的事情,却也知道,对于太子的教导,并不是圣武帝和她想怎么样便怎么样的。

太子身为一国储君,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儿子。

皇后会如此说,并不是想着要讨好朝臣,而是担心若是朝臣过于激烈的反对,到时候反倒会让太子有更多的压力。

圣武帝自然也能够明白皇后的想法,却是霸气的一挥手,“太子是我们的孩子,若是连这点事情咱们都不能做主,那还有什么意思?”

“……”更何况圣武帝略放低了声音,“忱儿是太子之前,首先是一个小孩子,是我们的儿子。朕不想让他以后的人生会有太多的波折,却也不愿意他现在难得的幼年时光,因为这些而有遗憾。”

这也是沈云舒最后的说法,当时小奶娃气呼呼的口吻。

【宝宝一定要快点学会说话,这样才能让这些大人知道,太子哥哥现在年纪还小,更重要的是要开心,而不是要学那些东西。学那些东西,以后肯定有机会的,但是要是现在都不能开开心心的,等以后太子哥哥真的长大了,那该有多伤心。】

圣武帝只要一想起来沈云舒当时说的那些话语,便忍不住的有些感慨。

先前他对太子寄予厚望,十分看重,却也是因为太过看重他作为太子的身份,反而不去注重他身为一个小孩子的想法了。

只要一想到这一点,圣武帝便忍不住的有些难过,这何尝不是他身为一个父亲的失职?

也是因此,对于让太子有个快乐童年的想法,圣武帝更加的坚定。

说过太子的事情之后,这才又说起了周如兰今日进宫的事情。

说起周如兰今天说的事情,皇后也有些感慨,“如兰进宫,是想要同我说,可以让人去探查一番那些女子成亲年龄、生子年龄以及生下孩子的存活率,身体素质之类的关系。”

圣武帝听皇后如此说,有点疑惑,“为何要查这些?”

皇后想起周如兰说的话,也有些不解,不过对于周如兰说的内容,她却是已经信了几分的,当即就说道,“如兰说,女子生产的年岁,同她们以后的身体健康,女子本身的寿命以及孩子的寿命、身体健康都息息相关。”

“若是女子过早生产,反而会让她们身体素质更差,也会让生下来的孩子身体残弱。”

听到是周如兰说的这些,圣武帝已然重视了许多。

他先前已然有了猜测,觉得周家人应当也能够听到沈云舒说的这些内容。

毕竟自己这个同沈云舒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听到,人家自己家里人能听到也是理所应当。

只是,对于沈云舒说的内容,他却是认真了起来。

身为皇帝,身为虞国的管理者,先前因为一个赈灾,他们便能够如此激动。而这一次提出来的这些,同样事关人口,也让圣武帝更加的重视。

许多的事情,其实都类似于薪火相传。

最简单的,普通农人种庄稼,若是家里老人活的够久,且不说多了一个劳动力,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的经验,就能够让这个家庭过得更好。

圣武帝想通其中的关窍,哪怕只是其中一个村子过得比其他人好,那这个村子都有可能给这个镇子带来更多的可能和改变,若是遇到灾荒之类的,也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能够逃离的可能性。

别的不说,就说这一次的灾区,若是有那些老人在,多少也能够减轻许多的损失。

圣武帝想到这里,也更是忍不住的踱步起来。

若是最终真的能证明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朝廷的许多律例,也真的会有所改变。

想到这些,圣武帝忍不住的再次感慨,沈云舒果然是他们虞国的福星。

皇后对于这件事也十分上心,不过她在意的更多是那些女子的遭遇。

先前皇后生产的时候,也曾经忧虑过许久,担心自己万一在生产的时候没了命,那样的话,谢忱以后的生活必然会十分的艰难。后娘本就不可能对孩子多亲近,更何况这是皇宫。

身为皇后,拥有最顶级的大夫和药材、补药,她都如此担忧,那些普通人,又何尝不会如此?

听到周如兰说起这些事情,知晓居然还同女子的生产时的年龄有关,便也更加的想要探究清楚。

再加上先前她们曾经一同出来商议的那本关于抚养幼儿的册子,若是两者能够结合,不说能够让更多生离死别减少这些。

只说功利一些的目的,对于朝中的人口也是一大助益,便是对于太子以后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帝后二人皆十分重视这件事情,当下就派了人前去调查,甚至于为了防止其中有其他的猫腻,还特意选择了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调查,并且暗中派了另一波人前去。

这样,到时候就算有人糊弄或者是有一个地方有特殊原因,导致数据有错误,其他地方的人却也是会有不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