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下前兆(2 / 2)

加入书签

没有开疆扩土的兴趣。

李琚还提议将漠西蛮的土地、牛羊、俘虏尽数分给有功之人,再通过钱物交易的形式,将土地牛羊交易给朝廷,由朝廷转卖给愿意接手的大雍人,最终,能管那块地方的人就去管,管不了的人得了钱,朝廷更是一下子暴富。

这是他自己想的,巫明丽都没想到战后管理那茬,这些完完全全出于李琚的直觉。

巫明丽晚上和李琚复盘时,发自内心地赞叹李琚的决定,把李琚都吹懵了。

彻底扫尾后,巫明丽手上的清单、账目理得明白,正式交给巫太太、花枝、灵芝知道,其中涉及嫁妆私产的部分,只交给了巫太太。

时间非常紧张,不过巫明丽经手的东西一向有条理,和巫太太花枝儿灵芝也算是系出同门,接管上手并不难。

巫明丽还留下了几个健壮的仆妇和忠心的侍卫,田夫人韦氏、丁续、朱七九等这次不跟着南下的,守家,应该能守得住。

这时候巫明丽就庆幸,封青深为侧妃的明旨尚未发下,花枝儿、灵芝还能管得住她。

可惜花枝儿灵芝性子都偏软,最后一切都落在了巫太太身上。

巫明丽将印鉴留给了巫太太,自己带走的印章也留了底稿,以备府中人核对。

巫明丽还依次与韩胜子、小鸾、罗太太交代明白。

对韩胜子,就是继续推钱庄搅和钱银流通。

钱庄到现在也一年了,第一批存钱进来的人陆陆续续拿到了利息,钱庄顺势推出了利息更高的类型,甚至还有直接参与钱庄的产业进行分润的高风险方式,已经无限接近民间的小额参股分红法。

这一年里未尝没有挤兑事件发生,但是每一次钱庄都稳住了。钱庄背后是皇帝陛下的內帑,钱庄身前是信王府日进斗金的产业群,每一次挤兑都是对心存不轨的人的力量的消耗。

到第一次利息兑现后,再也没有人愿意挤兑现银了。

如今整个城东一带,到处是信王府的产业,特别是纺织的上下游,作物种植、成品运输、房屋租赁、女工牙行,以及女工们的生活花销相关的行业,发展得蔚为壮观,不年不节的时候,路边沿街都是叫卖小吃和首饰水粉的摊贩。

这里已经出现了规模效益,京城人想效仿想开作坊,第一个考虑往城东寻地方,因为可以蹭王府的运输路线,可以蹭王府招工的热闹。京城人有时候想找个老练的熟手,也是直接往城东来寻牙行。

今年王府对织机升级后,纺织的布匹幅宽达到了三尺四寸,是寻常布匹的两倍有余,织布速度也大大提高,利润翻倍增加。

钱庄的钱放在纺织作坊上的,挣得钵满盆满,转手又被花得一干二净。

巫明丽和韩胜子的共同认识就是钱要花,多多花,不花钱盘不动经济,最简单的路线就是通过多招工多买粮食多贴补人口数量最大的那个群体。

因怕他们挣到钱不敢花,韩胜子正在和京畿东的知府、县令商议与当地医馆、学塾、粮行直接合作,具体形式待定,可能会改良历史上的青苗法和官贷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刺激大家把钱拿出来用,至少也要存在钱庄用,而不是放在家里。

信王府挣钱了,分润,有些人家跟风搞作坊,但更多的人求稳,愿意把钱往钱庄存。

钱庄的思路一直很稳,不论是吸钱,还是放贷,推进正常,单就京城京畿一带已形成完整的链条,巫明丽不在的这段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等江南的钱庄开办后,将新增南北通兑功能,将会迎来新的考验——但那时候巫明丽应该已经回程,并且会带回大量的江南技术人才,新的一轮增投又可以开始了。

有京城增投作为托底,江南被杀服了,这个南北通兑就算出点小问题,也有容错的空间。

韩胜子对巫明丽的南下之行信心满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