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九章 一两银子的冻疮膏(1 / 2)

加入书签

天亮之后,码头上的客人渐渐多了。

宋玉枝摊子前更热闹了几分,甚至还有人特特来寻她。

还挺巧,就是昨儿个宋玉枝卖完了五十碗面后,还使劲儿个撺掇他再去买一袋面粉的那个。

“昨儿个没排上队,还好今日特地起了个早。快给我弄碗那柳叶刀削面!”

宋玉枝抬了抬胳膊,将自己微微发抖的手展示给对方瞧,歉然地笑道:“客官来的不巧,我这小身板经不起折腾,昨儿个累过了头,现下还未缓过劲儿来。”

“你这小哥也忒弱!昨儿个让你临时买面粉你不肯,都歇过了一夜了,你还推三阻四……”

说着话,那客人不悦地抬眼看向宋玉枝,惊讶道:“你居然是个姑娘家?!”

宋玉枝大大方方地承认,“正是。”

时下的女子大多体弱,宋玉枝又确实瘦小,那客人遂也不好再恶语相向,只挠着头苦恼说:“那我不是白来了?”

“客官怎么能是白来呢?我今儿个虽不卖刀削面,但卖鸿运面呀!价格也是一样的。”

“是放了猪血的鸿运面?”那客人蹙着的眉头依旧没有松开,“昨儿个在这待了半上午,好像旁边就是卖这鸿运面的,结果去吃的人不是都跳脚骂难吃吗?你这小娘子可别诓我。”

宋玉枝在心底暗骂一声金麻子败坏了自家面条的名声,面上依旧笑晏晏的,“客官说的哪里话,你也说了那难吃的面是旁人做的,和我家有何干系?”

赵大娘帮腔,“是啊,那就是我家之前卖的,他家见卖得好就想照葫芦画瓢,却没学到其中关窍!客官您尝尝我们这正宗的,要是不好吃,这银钱我替您付了!”

她都帮着夸下海口了,那客官便点了头,让宋玉枝做一碗鸿运面来!

拉面对于现在的宋玉枝来说同样也不算轻省,但用的主要是臂力,而非昨儿个用伤的手腕。

更重要的是,不是人人都喜欢细如头发丝的毛细拉面,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来调整粗细。

像现下这个客人,宋玉枝询问过后,就只需要给他拉二细的,节省了很多体力和时间。

那客人终于如愿以偿地吃到了宋玉枝的面,而且那拉面确实如宋玉枝所言,也跟普通的手擀面十分不同,滋味儿好得很!

他很快就吃完了半碗,再要了一碟卤下水佐面,最后将面条和下水都吃光了,比着大拇指夸赞道:“小娘子还真没说大话,你这摊子上就没有难吃的东西!过几日我再来,希望到时候你休息好了,能再表演那个刀削面!”

宋玉枝笑盈盈地收下九文钱,但并没有打下包票,毕竟一碗刀削面只比鸿运面多挣半文钱,实在没必要把所有力气折腾进去。

往后只把这个当成招牌,限量卖上个一二十分,吸引眼球也就够了。

到了午前,宋玉枝这边东西销售过半,但凭借过硬的手艺,摊子上断断续续一直没少人。

赵大娘的销售情况是跟着宋玉枝走的,几乎都是客人对宋玉枝的手艺赏识有加,觉得她能做出这样好的吃食,食材上肯定是新鲜的。买她摊子上的鸡鸭,万一回去也能烧出比平时好吃的菜肴呢?

所以这会儿赵大娘就也卖出去了半数左右的鸡鸭。

中间摊子上没人的时候,赵大娘一边抢着洗碗筷,一边道:“今儿个这人怎么就不爱上咱们这儿来?平白浪费了时间。”

宋玉枝道:“今儿个还好呀。只是咱们这些个流动摊子总归无甚市口可言。”

是真的还好,生意稳中向好,半日工夫,宋玉枝都遇上好几个回头客了。

但没有市口可言的地方,不像前头似的折腾出动静,想把生意做得格外红火,几乎是不可能的。

“您是不是有些心焦?若您信得过我,就把剩下的鸡鸭放这儿,我帮着您卖,明日把银钱给您。”

“我是早把你看成自家人了,哪里来的信不过一说?再者我哪里能有什么事儿?过去在码头上一待就是一整日,更不会心焦。我就是……”

赵大娘说着就盯着宋玉枝的脸猛一通瞧。

她脸上的冻疮就是回去一歇就消下去一些肿,来码头上吹上一会儿的风就又厉害起来。

中午日头一出来,晒上一晒,那更是会变得红肿不堪。

这一个上午里,赵大娘可以说是眼睁睁地看着宋玉枝“胖”了一圈!

前头她只当宋玉枝是小子,并不会如何,现下多了几分对小姑娘的怜惜,就根本见不得这个了。

“偏我是个没手艺的,不然肯定至多只让你做半日的活儿,中午日头大了就把你赶回家休息去!”

宋玉枝察觉出来,笑道:“我真没事。家里有土方子呢,用干萝卜片配羊油,敷上就不怎么痒了。”

赵大娘却不是周氏那样好糊弄的,拍着大腿道:“我还当你家里有药呢,合着一直用这种土方子治?这咋成啊!我跟你说,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