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章 北上争雄(3)(2 / 2)

加入书签

“娘还真是矛盾,一会儿怕我受伤,一会儿又让我冲锋陷阵。”赵毋恤笑着说道。

“这就是母亲的左右为难。”阿奴喝了口水润润嗓子,交待道:“总而言之,上了战场,要照顾好自己,凡是战事,要服从命令,绝不许任性。”

“谨遵母亲大人教诲。”赵毋恤恭敬的向娘行个礼,一本正经的说道。

夏天,赵鞅率军往齐国进发。

一路上都很顺利,除了溽暑难耐,行军驻扎,埋锅造饭,军情收集,探子行职,将军调度,一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齐国已收到情报,得知晋国兴兵前来问罪。大约是因为失去国君,无心应付,对于晋国的到来,他们没有做过多的防备。或许是早知得罪晋国在先,与其顽强抵抗,激起双方激战,再结怨仇,不如让晋国一逞威风,泄了心头之恨,就此把旧怨放下,对于晋国的进击,齐军并没有全力反抗。

结果,晋军占取齐国的犁丘、辕邑,摧毁高唐的外城,侵略赖地后,扬长而去。

齐国的外患算是告一段落,有个疑问尚需厘清——齐悼公因何而亡?自然死亡或是他杀?为何在吴国挥师北上的危急关头离世?时间点是有预谋的,还是巧合?

在《春秋左氏传》中,只有短短五个字说明此事——“齐人弑悼公”。

这个齐人指的是谁?是国内对其早已不满的反对派,或是逃亡国外流亡他国的失意者?又或是本就看他不顺眼的权臣勋要?

若问齐悼公上任之后得罪过谁,鲍氏家族是当仁不让的排名第一。鲍牧被诱杀,怎么看幕后主使都非齐悼公莫属。鲍氏是世家大族,宗主被杀,族人怎会忍得下这口气?

齐悼公一怒为红颜,招来吴军,难堪国君之任。反对派会不会借机合谋,将其诛杀,以免将来他做出更多荒唐误国的事?

若是齐悼公乖巧听话,不招惹是非,田乞肯定是乐得有个傀儡做挡箭牌。既不用担弑君的骂名,又能行国君之实。可是,鲍牧被杀,鲍氏被削弱,田氏成为齐国第一大族,权倾朝野,令出其门。这时候,田乞的心态肯定发生了变化,有可能是他授意动的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