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5.第 75 章(二合一)(2 / 4)

加入书签

的汤还在炖着,一会儿再来用膳也不迟。”

姜绾脸上也在笑,最起码姜静行没看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来。

“姑姑说的是,女儿先回去梳洗一番再来。”说着她简单行了一礼,便带着身边的侍女转身走了。

经过刚才的意外,姜静行也忘了自己女儿问的事,衣服上的水痕渗进里衣,让她只想着回房去换件常服。

另一边,姜绾带着秋禾向自己院子走去,路上的侍女见到她后纷纷矮身行礼,她也回以微笑。

待走进里屋,秋禾将门掩上,姜绾脸上的笑容转瞬消失。

她将秋禾叫到自己身前,垂眸嘱咐道:“秋禾,我记得后厨的刘娘子是府上多年的老人了,也最爱说些闲话,你找个机会,多和她聊聊,我想知道长公主出嫁前可与府上有过干系。”

“另外,长公主你也去查查,就从......长公主早逝的驸马身上查起吧。”

听到长公主的名号,秋禾有点震惊,但还是重重点下头。

“小心安全,别伤了自己。”

“小姐放心。”

秋禾很快转身离去,姜绾坐在窗边,独自沉思了片刻。

她这段时间结交了不少贵女,而上京城关于长公主和驸马的传言可不少,即便传言只有三分真......李二是个纨绔子弟,行事嚣张,身为他的叔父,想来这位李驸马也低调不到哪里去。

姜绾很相信自己的直觉,那日宫宴一见,她总觉得长公主并不像世人眼中那么雍容贤淑。

......

靖国公府的厨娘们手脚麻利,很快便做好了一桌菜色精致的晚膳,姜璇差人布菜,姜静行落座后又等了一刻钟,这时姜绾也换好衣裙过来。

同往日一样,几人坐在一起用完晚膳,说了会儿闲话后便散去。

等人都走了,姜静行也转道走向书房。她从架子上随意拿了本游记打发时间,静候今晚意外而来的客人。

亥时初至,月朗星稀。

上京城朱雀门。城防军正要下匙关闭城门,一队人马便打马而过,徒留守门的人对着他们的背影骂骂咧咧。

大雍每月逢四宵禁,以便清查街道,所以此时街上空无一人。

这队人马行至长明街,为首的人扬鞭示意身后的侍卫驻马,同时扭头吩咐道:“你们先回去吧。”

“侯爷,您不回府吗?”

机茗回望说话的人一眼,阴柔的面容满是冷意:“本候的事何时轮到你来问了,滚!”

“是,属下告退。”问话的人心中一寒,顿时不敢再多问,骑着马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

机茗骑在马上,目送几人离去后,这才调转马头向长明街深处走去。

而长明街风水位置极佳,总共就住了三户人家,靖国公府独占一半。

管家早就得了姜静行的吩咐等在门口,待听到门外面由远而近传来马蹄声后,他便亲自上手将侧门打开。

机茗看着从门后走出来的老人,不禁面露诧异:“何都尉?”

管家微微弯腰,借着月光仔细打量了一下马上的人,然后也认出他来:“机副将。”

机茗抬头看了一眼头顶的牌匾,上面赫然是“赦造靖国公府”六个大字。他下马径直走进门内,只是在经过管家身边时问道:“也不知道大将军知不知道,他府上的管家竟然是前朝已死的叛将。”

闻言,老管家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

姜静行知不知道呢?那自然是知道的,毕竟是她亲手救回来的。

前朝末帝不做人,军队更是腐朽到了根子上,士兵们缺衣少食都还是轻的,生生被将官折磨死的人都不知有多少。

所以等叛军打过来的时候,誓死捍卫者少,弃城而逃者多,更有不少临阵倒戈的,这么多人里,他一个守城的五品都尉又算得了什么呢。

往事如烟消散,管家不愿多想,只是慢悠悠地说道:“老夫如今姓姜,名秋,可不是什么何都尉,机副将可别叫错了。”

机茗能认出眼前人也是碰巧,他当年入淮城送信,恰巧见过此人。

而此时他打量着靖国公府的建筑,听见这话,也只是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管家早就吩咐过下人今夜不得靠近此处,他带人走过一段路,最后停在唯一亮着的房间,然后推开,随即便请人进去。

入夜后的靖国公府静谧到让人脊背发凉,周围黝黑一片,门后的明亮便更加吸引人了。

机茗走进去,姜静行就在书桌后坐着,她手中还拿着那本游记在看,橘黄的烛火模糊了她的眉眼和气质,平添几分柔意。

见人来了,姜静行也不废话,直言道:“武安侯可将任职文书带来了?”

“自然是带来了。”机茗将文书和官印递上,笑道:“看将军的样子,可比末将还要心急。”

姜静行拿过身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