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7 章 不分彼此(2 / 5)

加入书签

印象。看见抽卡、神仙小像,就会想到糖果屋。

品牌效应,需要有效重复,让它成为大家的共识。所以相似的东西,不怕出现次数多,形式上做个创新就够了。

绣像画……黄家也在赶工,怕是没有那么多的绣工来做。

江知与让白喜文先去准备,他要把所有样品都拿上一套,写封信给诚哥儿,让他在嘉源省找绣工合作。

位于嘉源省的糖厂,也看看方不方便找津口县的砖瓦厂合作,做“便宜大碗”的款式。

这是谢星珩要扶持的产业,对津口县的重建非常重要。可以先试做一批,看看南地市场的接受程度。

送走白喜文,江知与就到桌边研墨写信。

谢星珩绕过来,帮他准备好信纸,压好镇纸,问他:“江老板,你看得满意吧?这批糖盒能给我结算货款吗?”

江知与一听他喊“老板”就想笑。

“能结算,但什么时候结算,要看情况。”

谢星珩问:“什么情况?”

江知与执笔看他:“看我心情。”

谢星珩乐不可支:“行啊你,都不用演了,气质浑然天成,就差把潜规则写脸上了。”

江知与含笑写信,也问他:“你有事要说吗?一起写信寄过去。”

谢星珩稍作思索,决定把他要带着别人发财的事,提前给林庚透个气,以后事到临头好沟通。

另外孟培德写信叫来的学生们,他也要给林庚说一声。就当是给老板汇报工作了。

江知与又另给堂哥写了一封家书,回家问过两个爹,再跑一趟徐家。

就着送样品的车子,给徐诚和江致微都送点家乡特产。

这回送货,大表哥宋原主动说去。

他想去南地看看,熟悉熟悉这头的路。

都是自家兄弟,江知与明白他的意思。要争上流,就不能偏安一隅。别处的情况,也要了解了解。

江知与对家人很舍得,皮料生意从根本来说,也是宋家供货,加上林庚那头,是三家合伙。

他仔细考虑过后,去找谢星珩商量,看能不能在皮料生意上,把表哥加进来。

谢星珩侧目,张嘴无言。

他早做过分析,说得明明白白。

糖厂是地基,是扬名之所。江知与还差一个机会,才能从“商人”和“夫郎”的身份里脱颖而出,这才是一张“入场券”罢了。他到这时,才有了跟“男人”们同桌共事的资格。

让出去,他做再多,世人也只看得见宋原的存在。

谢星珩没一口拒绝,也深思考虑。江知与这样选择必然有原因。

照顾亲戚之外,应该还有他要科举的原因。

到时江知与会跟着他一起,对南地的事情,更加无法兼顾。江知与不会跟徐诚一样,即使林庚离开南地,也会守在那里。

他在任何时候,都优先家庭。

哪怕走谢星珩给他安排的这条路,也是想家里多一个依靠。

梦想什么的,他是可以舍弃的。

但皮料一事,因跟林庚的约定,也为家族安全考虑,即使约定到期,江家也不会很快公开这个生意。

这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江知与在不在南地都没有关系。

徐诚也默认会帮江知与的忙。只要那个生意是江家的,这就是谁也抢不走的成就。

谢星珩换一种方式跟他沟通。

“你不想做皮料生意吗?”

江知与还没开始做皮料生意,他也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

与其落在他手里,因无法兼顾,坏了大事,不若让给表哥。表哥有才干,也是个汉子,在外头走动方便。宋家也有皮料货源,在养殖业发展起来前,这个货源,是不可或缺的路子。

以此来说,把宋原拉入伙,更利于成事。

谢星珩没有否定:“宋家本来就是合作的一环,无需有入伙这个说法。”

江知与听着愣了下,反应过来谢星珩的意思,犹豫着说:“我什么都没做,也没空过去……”

谢星珩指指自己:“但我去那里待了半年多。”

江知与突然内疚,再不提这个事,认错的时候,撒娇都僵硬。

⑾想看羽春写的《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 137 章 不分彼此吗?请记住.的域名[]⑾『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谢星珩抓住他的手,没让这件事就此翻篇。

他看着江知与的眼睛说:“我明白你的想法,你不要觉得这件事你没有参与,你就不配拥有,江家家业不是你攒下来的,你怎么好意思花?你跟我也要有这种不分彼此的概念。我给你的,就是你的。”

谢星珩适可而止,语气软和下来:“舅舅知道这个事,他们没说,也是念着你,你这时提出来,让他们怎么想?表哥又怎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