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2.将军情·与子同死 一更(2 / 3)

加入书签

七娘微微蹙眉思量起来。三个月的跋涉时间不算短,且边塞路难行,开弓就不是易事啊。

高仙芝见状道:“这一带夏季河流涨水,于我军更会添几分难关。好在,此番避开了春夏。”

战事紧迫。

西域诸国已经无形之间倒向了吐蕃,唐军再拖不得。

七娘默不吭声,随军整装出发,一连数日沉心观察着军中,原本还觉得没有用得上自己的地方了,她这个监军就是摆设。

事情却在途中出现了转机。

大唐盛年,边境沿线已经与粟特商人开设大量互市。看着互市上牧民买卖交易私人圈养的牲畜,七娘瞬间来了主意。

她派遣一队牙官乔装,通过频繁大量互市,换取了粟特商人的矮马数千匹。

矮马虽然比不上军马,无法作战,但赶路行军却是可行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马暂且以天子的名义记在天策府账上,等班师回朝路过此地,再卖出去,说不准还能借着陛下赚一笔。

高仙芝和封常清得知此事,面面相觑。

将军对马匹总有一种超出常人的爱意,外加此番出征,朝中确实也没拨多少饷银。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装作没听过此事。

但在心中,高仙芝对七娘越发多了几分敬意。

唐军大部队装备了马匹,便能提前一个月到达连云堡。而到了这里,才是高仙芝部署的真正开端。

入夜,唐军未点明火。

就着湿凉的水岸和夜风,兵士与将军分食了冷掉的饼子,再掬几捧河水喝撑了,便是一餐饭食。

主帐简易搭建在大军中心地。

高仙芝提笔画舆图,封常清便在旁,点一盏莹莹灯火为他照亮。

“此战的重中之重,是要以阻击吐蕃援军作为前提的。然后……”

封常清自然而然接话:“火速深入国都孽多城,拿下小勃律王。”

七娘看着这对主副将,忽然明白了他们为何会被称为大唐的帝国双璧。

兵贵神速。

这种迅猛奔袭,深入敌营的打法,确有几分汉将双璧的遗风。

高仙芝笑了笑,显然已经习惯封常清的默契行径。继续道:“所以夺下连云堡,阻断吐蕃将是重务。七娘封二,你们看。我打算由此地兵分三路,隐蔽分散行军。”

“由封二和赵崇玭统领三千骑自北谷入;七娘你和贾崇瓘自赤佛堂路入;我带中使(宦官监军)边令诚自护密国入。”

分散行军不易引起注意,还能将吐蕃隐藏在大唐边境山岭之间的据点、烽燧拔除。七娘和封常清自然满口应下。

次日一早,全军清点之后,悄无声息分三路入山中。

七娘与贾崇瓘并排骑在马上,脑中却没有停止思索:

此战兵力悬殊,唐军三路合计万人,而连云堡内却只有吐蕃军千人,外加小勃律守城兵数百。难点在于,连云堡矗立于山地之间,大壁崔巍,只一条山路可行,其间还设满了滚木礌石。

这注定不会是单方面的碾压局。

好在,高仙芝愿意分兵悄悄行进,用偷袭将大大减轻唐军的死伤人数。

十月天,边塞高山积雪难消。

一轮红日尚未升起,极低的气温下,河水不涨,旗鞯未湿,似乎连老天都在向着大唐军队。

所有人深入敌军之中浴血奋战,最终斩杀五千人,生擒千人,余下的散兵全都奔逃而去。

七娘第一时间跑去查探战利品,乐颠颠冲高仙芝二人喊道:“老高,封二,赚大了!战马千余,军械上万啊!”

封常清早习惯了被人喊封二,头一回被小辈女郎这么喊,嘴角不由带着几分笑意;

倒是高仙芝嘟囔着:“什么老高,我老了吗?!”

七娘忙改口:“高郎君,美郎君!”

众将士顿时笑作一团。

连云堡拿下,生擒小勃律王便是易如反掌。

七娘自请先行快马入小勃律都城,一路穿越河谷,抢占娑夷河上的藤桥后,到了都城孽多城。

女郎还骗小勃律王:“别担心,高节帅就是借道小勃律前往攻打大勃律,不会动你们一针一线。”

等小勃律王安抚住百姓贵族之后,唐军大部队大摇大摆入了城。

然后,七娘变脸下令:除了针线全都拿走。

小勃律王吓蒙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扶额,不忍直视长宁郡主的土匪作风。

这一战十分讨巧。唐军只斩杀了亲附吐蕃的贵族酋长,生擒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便算是彻底收复了小勃律。

全军大胜!

只等班师回朝后,陛下论功行赏了。

七娘拢不住脸上的笑容,正与高节帅和封二沉浸在一片喜庆热闹中时,虚空中出现一道熟悉的光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