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板车变骡车(1 / 1)

加入书签

这日清晨,早饭过后。

李老太并没有分派活计,而是抱着个包袱坐在炕上发呆。

眼神仿佛陷入遥远的回忆中。从踏进这个门还是精神小伙的关长生在那个红烛飘摇的夜里,掀开她的红盖头。

挣扎了一天一夜,终于生下第一个孩子,那婴儿落地的哇哇哇,仿佛就在昨天。

刘巧云进门,李老太和关长生端坐中堂,看两人拜完天地拜高堂,喜气洋洋的氛围,仿佛还在院中回荡。

那个鲜活的十八岁少女,如今已经六十有余。本以为这就是她今生的归宿,谁知两鬓斑白的她,竟还要背井离乡另谋出路。

一家人沉默着收拾着东西,没有往日的紧迫和忙碌。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尽量不弄出声响,有对眼下生活的不舍,也有对未知生活的担忧。

因着这几日的伙食不错,近十日的准备的也顺当,一家子早已接受了要离家的现实,反倒对未来的生活隐隐有着一丝向往。

李老太带领全家来在了门外,关平安拖着一辆板车,车前头放着四个大柜子,被绳子结结实实的绑在板车前面,后面铺着被褥,是舒服躺平的关仁义。有才有存各背了一个包袱,护在板车的后面。

李老太转身关上院门,并未上锁,退后几步站定,打量着整个院子,兰子背着包袱上前挽住奶的手臂也是一脸不舍的打量着。

身后姜淑珍也背着个大包袱,回头站定,大丫二丫一边一个,紧紧拉着娘的手。

三丫看看身边的至亲,抬起头看向门口的大梧桐树,透过梧桐宽大的叶子,隐约可见蓝色的天空,透过树叶间狭小的空间,她看到的是更广阔的天地。见家人迟迟不肯动弹,三丫就冲奶喊道“奶,前头更好的日子正等着咱们呢!”

李老太回神,看向三丫笑着道“对,三丫说的好,我们走!”

此时已经有好多的村民都走了出来,李老太平日里与人为善,在村里名声也是顶好的。

一路走向村外,有人塞给两个鸡蛋,有人装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一捧粮食,等出村的时候,老关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同村人的心意。他们一路向村民们点头致谢,没有寒暄,也没有道别的话语。

今天的天气虽不是烈日当头,也算是个难得的艳阳天。

一家人拿着全部的家当往县城赶。个个走的满身大汗,气喘吁吁。这路也全都是土路,崎岖不平的。拖着板车的关平安可真是受了辛苦。上坡的时候,腰都弓成了虾米,脑袋也快要贴到地面上去了。有才和有存,在板车的后面,一边一个用力的推着,也是人都快要趴到地上了。下坡的时候更是艰难。关平安用腰和屁股顶住板车。脚用力的往前伸着,稍有松懈就会打滑。有几次要不是有才和有存在后面用力的拉着,关平安可能都要被卷到车底下了。

几个下坡过后,新换上的鞋子已经露出了大脚趾 ,三丫看着爹一身的汗还有露出的大脚趾,心疼的不得了。一路上就盘算着得有个脚力来替代爹。

往日走路一个时辰就能到的县城,今天却足足走了一个半时辰。一家人紧赶慢赶。到了县城门口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

孩子们看到县城城门都从蔫哒哒的状态中兴奋起来。关平安看看身旁气喘吁吁的李老太。“娘眼看就要进城了。咱们就在这儿歇歇脚吧。”

此时的李老太也是又累又渴。点点头,由兰子扶着在路边坐了下来。

三丫看到县城门口的骡马市场,转头对爹娘交代了一声。“爹娘你们先这儿歇会儿。我去那边看看,一会儿就回来。”

关平安只当三丫对那骡马市场好奇,解下肩上的袢带,把板车轻轻放下,摸了摸头上的汗,对跑远的三丫喊“三丫,别跑太远了。”

三丫回头向爹娘摆摆手。便朝着骡马市场跑去。

好在地势开阔,远远的整个骡马市都能看得清楚,大人们也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

姜淑珍上前掏出帕子给关平安擦汗。“你呀,你就惯着他吧。小姑娘家家的成天的乱跑。咱们这一路可时间长着呢。三丫就这么成天的乱跑。要是被人牙子给拐跑了,有你后悔的。”

关平安,接过姜淑珍手里的帕子一边给自己擦着汗,一边给姜淑珍挤眼睛,“淑珍,咱家三丫是什么人?哪能那么轻易就给人丫子给拐走了。咱家三丫可是有大造化的,将来也是有大出息的。他反正现在年纪还小。外面跑跑长长见识也好。”

姜淑珍无奈的笑笑,摇摇头,什么话也没有再说。拿出陶罐,倒出几碗水,“你先喝几口水,我给娘送一碗过去。”便端起碗来朝李老太走去。

三丫走入骡马市场,一眼便瞅中了在角落里的一个身形高大的骡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