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5章 汝宁新星(1 / 2)

加入书签

陆瑶接过奖状,也梗咽着说:“妾身铭记王爷恩德,今后定以王爷为榜样,克己奉公,为国分忧,哪怕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好,很好!你们志向远大,王爷甚慰。”楚泽欣慰地拍拍两人的肩膀,目送他们在一片掌声中走下领奖台。

典礼过后,楚泽又召集几名得力干将,在校园里开了一个碰头会。

“诸位,如今首批铁路专才已经初具规模,我们就要趁热打铁,在全国迅速开花结果。”楚泽指着地图,铿锵有力地说:

“赵四,你马上修书一封,把这个喜讯告诉汝宁的孙知府。就说凤阳已经为汝宁输送了一批优秀专才,请他多多关照,让铁路建设早日在当地破土动工。”

“诺!”赵四连连点头。

“李长吉、李思,你们领命前往汝宁,把凤阳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有了标杆作用,铁路建设就如虎添翼!”

“谨遵王爷教诲!”二人躬身领命。

楚泽又扭头吩咐道:“对了,你们此行,一定要把张鹏、陆瑶等优秀毕业生带上。让他们在一线建设中锻炼本领,积累经验,将来好回到凤阳再创佳绩。”

“诺!王爷英明!”李长吉和李思异口同声地答应,随即退了下去,准备启程。

就这样,以凤阳为,以汝宁为试验田,大明铁路建设的序幕,渐次拉开。

在汝宁府衙内,孙知府正焦头烂额地处理公务。

自从答应楚泽在当地大力发展铁路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放眼全国,谁不知铁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勘测、设计到筹资、施工,每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区区汝宁,地处偏僻,民风彪悍,又缺乏技术,执行起来谈何容易?

正当孙知府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衙役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老爷!凤阳那边有好消息!”衙役还未站稳,就迫不及待地禀告:“楚王爷派人给您送来一封亲笔信函,说是有要事相商!”

“哦?”孙知府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连忙接过信函,手都有些颤抖。

只见信函开头,龙飞凤舞地写着“凤阳造,天下行”几个大字,气势恢宏,令人心驰神往。

信中,楚泽先是对汝宁发展铁路的雄心壮志表示赞赏,继而信誓旦旦地表示,凤阳愿与汝宁携手共进,倾囊相授。

不仅输送了一批技术尖兵,今后在人才、物资等方面,也会鼎力相助。

“此外,工部尚书也已经点头,铁路建设所需的资金,朝廷会适当拨付,汝宁只需配合,即可水到渠成。”信的末尾,楚泽如是写道。

孙知府看完信函,激动得热泪盈眶。

天哪!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啊!有了凤阳的鼎力相助,有了朝廷的财政支持,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想到这,孙知府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对衙役说:“还不快去把上次招商大会上,那些踌躇满志的铁路承建商,还有本地的能工巧匠,都给我请来!就说孙某人有天大的好事要宣布!”

消息一传出去,顿时在汝宁引起轩然大波。

不出半日,府衙上下,两袖清风的读书人、叫卖的小商小贩,甚至那些爱管闲事的泼妇,全都涌了过来,将府衙挤得水泄不通。

“我的天,孙老爷这是要干啥?莫非是要散钱?还是要赈济灾民?”人群中议论纷纷。

“管他呢,有钱大家一起赚,有好事一起沾光,走着瞧吧!”

府衙内,孙知府正襟危坐,目光如炬地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

“诸位!今日请你们来,是要宣布一件振兴汝宁的大好事!”他用洪亮的声音说道。

人群中一片哗然,屏气凝神地等待下文。

“诸位可还记得,前段时间,我曾答应凤阳王爷楚泽,在汝宁倾力发展铁路。”

孙知府环顾四周,目光炯炯。

“记得!”

“当然!”

“您说过要借铁路兴我汝宁,让咱们在全国一展宏图!”

人们纷纷应和。

“很好。今日我要告诉你们,铁路兴汝宁的图景,已经从想象照进了现实!”

孙知府扬了扬手中的信函,意气风发地说。

“就在刚才,我收到楚王爷的亲笔信函。”

“他在信中说,凤阳愿与汝宁携手,共筑铁路辉煌!不仅派出了十几名技术尖兵,倾囊相授,今后更是在资金、人才上鼎力相助,只等汝宁铁路破土动工!”

此话一出,人群中一片欢腾。

“天哪!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有了凤阳的帮助,还愁铁路建不成?”

“这下汝宁可要一飞冲天喽!”

“还有!”孙知府话锋一转,神秘兮兮地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