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章 长安,才是京城(2 / 3)

加入书签

时豪情迸发,“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武王被陷害死于西域流沙之地,尸骨未存,可是武王遗志永存。”

“现如今,我大汉仍有兵马数十万,岂能被北莽吓得屁滚尿流,闻风而逃呢。”

“长公主,老臣愿领兵出战,杀退北莽贼子。”

刘秀珠看着宗哲,美眸中有赞许,有欣慰,却存有哀伤之色。

满朝文武,多数在临安住久了,变得贪生怕死,闻北莽而色变。

那些年轻力壮的武将,一个个在等待,在观望。

没有一个能挺身而出,领兵出征。

却让一个年近七旬的宗哲,再次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可悲,可叹!

刘秀珠开口说道,“宗老将军武艺无双,有勇有谋,乃国之栋梁。”

“只是现在临安尚未稳固,宗老将军又身兼临安城防御使,责任重大,不可轻易离开。”

宗哲知道刘秀珠已有主意,便不再言语。

刘秀珠环顾四周,美眸中透露出坚毅的神色,“我意已决,明日率兵出征,必定要护住大汉安危。”

“列位大人,务必上下一心,辅佐太子,殚精竭虑,确保临安不乱,确保江南不乱,确保大汉不乱。”

众人神情一凛,纷纷应道,“谨遵长公主令!”

刘秀珠又安排了军马粮草之事,便让众人散了。

坐回位子,刘秀珠翻阅了奏折,看得有些心烦意乱。

这些折子,大都是报险、求救的消息。

还有一些,是举报各地官员贪赃枉法 之事。

尤其是江南之地,世家兼并土地,强取豪夺,层出不穷。

可是现在,朝廷迁居临安,不得不靠江南豪强支撑,不得不启用一些豪强门人子弟。

这就造成了一种被动的局面,一方面想整顿吏治,恢复民生,一方面又让世家肆无忌惮,横行霸道。

朝廷威信受到损伤,皇室公信力受到挫伤。

此时,想有一番作为,何其艰难。

总有一天,我要将这些贪赃枉法之人斩杀殆尽。

我要将这些虚伪、龌龊、肮脏的世家,斩草除根。

刘秀珠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碧水剑,眼神中逐渐有了一些愤怒之色。

武王,大哥哥,这把剑是你从西域杀敌夺回来送给我的,我一直拿着它上阵杀敌。

我的武艺也是你教我的,可是你人呢?

像你这样强悍的人,像你这样无敌的人,怎么会无声无息地死了呢?

三万远征军,怎么会像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呢?

我父皇,我哥哥,都说你不听劝阻,强行闯入了魔域,被魔神夺去了性命。

可是我心里知道,这些都是骗人的,都是假的。

我曾想去西域寻你,哪怕是尸骨我也要带回来。

可是父皇不许,哥哥也不许,还将我关了起来。

六年了,整整六年了。

当年大哥哥在世的时候,四方来朝,万国俯首,我们大汉傲然于世间。

现在呢?

是谁都想踩我们一脚!

北莽已经侵占了我们半壁江山,还企图南下,吞并整个华夏国土。

那小小的天竺,已经按捺不住,为虎作伥,要分割我们的国土。

就连那小小倭国,也趁火打劫,假扮海盗,四处打劫,连我们的官船也抢。

陆路受阻,海路被困,现在的大汉宛如困兽犹斗,不断挣扎,苟延残喘而已。

大哥哥,你教教我,我该怎么办?

我要怎么做,才能救皇族,才能救大汉,才能不让千年华夏沦为蛮族铁蹄之下!

越想,刘秀珠心中越发激荡不安。

于是提着碧水剑来到庭院之中练剑。

一手碧水剑,不见寒光斩。

只见妙曼身影飞舞,寒光点点,落英缤纷。

侍卫杨影待刘秀珠练完,便递上手帕。

刘秀珠轻轻擦拭了额头的微汗,看向东宫方向,“太子今日做了些什么?”

杨影想了想说道,“太子今日倒没有花天酒地,上午先是去了太皇太后宫里请安,后来跟着孙太傅翻阅奏章,下午练了一会骑射,现在好像在读书。”

刘秀珠脸上微微缓和了一些,“走,到东宫走一遭。”

刘寰的确在读书,声音很洪亮。

老太监高松在一旁闭目养神,突然睁开一线眼,随即嘴角微微一动,又做出昏昏欲睡的样子。

刘秀珠踏入宫中,有小太监立马通传。

刘寰合上书,恭敬朝刘秀珠行礼,“姑姑,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歇息,有什么事情明天叫我过去就行啊。”

刘秀珠瞄了一眼书,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