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1章 伤筋动骨(2 / 3)

加入书签

一个月,户部就查出五十六处这样的私产,这当中有豪宅,有店铺、甚至还有青楼楚馆和赌坊。

上一次,冯赞查抄了柳山河五十九处私产,而这一次,劳光怀把目光落在新帝身边的二号人物,成顺伯钱若林身上。

钱若林和柳山河不同,柳山河是新帝在青州时的旧部,因此,柳家的资产主要集中在青州和济南府。

而钱家虽然只是伯府,但却出过一位皇后,当然,是追封的皇后。

她就是新帝生母,当年的钱淑妃。

钱若林是新帝的亲舅舅,钱家除了成顺伯以外,还有一个承恩侯的爵位,目前给了钱若林的弟弟钱若望。

当年在京城,成顺伯府的子弟行事非常低调,又因为齐王幼年时就被过继的原因,无论是太宗皇帝,还是先帝,都对成顺伯府非常照顾。

钱若林和钱若望兄弟一个在光禄寺,一个在工部,看似普通,可实际上,他们在暗地里没少搂银子。

齐王远在青州,钱家兄弟便是齐王的抓钱手。

齐王在鲁地之外的产业,都是由钱家兄弟置办打理的。

何苒进京之后,也只是收缴了成顺伯府在京城的三处宅子以及八百亩祭田。

三处宅子全都赏出去了,那八百亩祭田还放在户部,不到最后,这些祭田是不会变卖的。

这一次,劳光怀查到的五十六处产业里,有三十五处属于钱家,而这三十五处里面,有多少是新帝的,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这一个月的成果,何苒大喜,当即便密令远在金陵的钉子们,将这个大好消息放出去。

不过,钱家兄弟已经先一步知道这个消息了。

虽然一江之隔,可是留在江北的那些产业,一直都在他们掌握之中。

这几年,他们一直都在处理产业,但是兵荒马乱,想要处理产业并不容易,即使有人要买,价钱也是一压再压。

最近这一两年,北边渐渐太平,这些产业的价格也渐渐恢复了,但是他们却不敢大批卖出了。

太危险,很容易就被盯上,万一被人知道这些产业属于钱家,甚至属于新帝,那么也就血本无归了。

因此,这一两年来,他们一直在暗地里变卖少量的产业和东西,但对于钱家和新帝的庞大家产来说,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柳家五十九处产业被查抄的消息传到金陵之后,钱家兄弟便惶惶不安,担心哪天会被何苒盯上,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当然,他们还要拜皇帝外甥所赐,若不是皇帝外甥胡作非为,何苒也不会急着筹钱,劳光怀也就不会查到他们头上。

钱家留在北边的产业当然不是只有这三十五处,可即便如此,也让他们心疼不已。

更何况,这当中最大的几处,其实是新帝的!

这些年来,钱家兄弟亲眼看着外甥从青州走进京城,又从京城来到金陵,从亲王变成摄政王,又从摄政王变成皇帝。

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从舅甥变成了君臣。

尤其是最近这两年,他们已经感觉到,外甥与他们越来越疏离了。

两人先是瞒下了这个消息,可是他们忘了,消息的来源不是只有一个,他们能知道,皇帝当然也能知道。

新帝勃然大怒。

皇帝的怒火没有烧在何苒身上(一是远,二是不敢)。

倒霉的钱氏兄弟承担了所有。

亲爱的外甥把杯子砸在了舅舅们的脚上,他们不敢躲避,任凭滚烫的茶水渗进靴子里。

“你们给朕说实话,还有多少产业留在了江北?”

钱氏兄弟明白,新帝问的不是钱家的产业,而是交给钱家用来赚钱的那些产业。

钱若林小心翼翼地说道:“还有六十五家铺子,以及咱们的人自己经营的五家酒楼,八家青楼,六家米铺,六家当铺,四家赌坊,以及成远商号。”

钱若望小声补充:“邯郸和乐亭还有三座矿。”

新帝只觉脑袋嗡嗡,竟然还有这么多!

“朕不是让你们处置了吗?为何还有这么多?”

当年迁都的时候,新帝就让钱家把能处置的全都处置了,换成金子运到金陵,可是一晃几年,竟然还有这么多。

钱氏兄弟的脑袋都要扎到地里了,难道他们不想处置吗?

十亩地一两银子的价格,你一定没有听说过吧?

没错,这些年兵荒马乱,良田能够一两银子买十亩,那些铺子也是腰斩后再腰斩的价格。

怎么舍得卖啊!

新帝鄙夷地俯视着面前的两个人,这两个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可怜自己当年只是一个藩王,别说在京城附近置办产业了,就是在济南府,也不敢大张旗鼓。

那些年他能用的只有成顺伯府这个外家。

钱家的确给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