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1.行动力是一绝(1 / 2)

加入书签

马蓁蓁还没回过神来,朱元璋已经走到了门外。

马氏叫了他几声,也没让他停下来。

进门问过马蓁蓁后,马氏先是大笑,又有些担心:“他不会真这般莽撞吧?”

“怎么办啊,娘,爹会不会惹了大帅不高兴?”马蓁蓁担心问道。

“……应该,不会吧……”

马氏说的含糊,马蓁蓁却以为是她也不确定。

殊不知,马氏怕的是朱元璋一时义愤上头,真就下令让应天所有女子不许裹脚。

就以朱元璋那狗脾气,还真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越想越担心,马氏急急追了出去,却只能看到朱元璋纵马而去的背影。

只瞧那模样,便知道自己猜的差不多!

她有些着急,要知道,江浙的文人到现在都还没完全信服朱元璋。

便是有刘基等几位有名才子的投诚,朱元璋在文人中的名声还是很不好,要不然,也不至于以现今的地位与朱熹的后人拉扯这般久了。

如今若是他激动之下又做出什么事情,岂不更被文人诟病?以后想要收服文人岂不更难?

马氏越想越着急,连忙召了马车追上去。

但却已经晚了。

她到了紫金山下的大营时,便听说大帅已经唤了几位谋士一起去议事了。

“议事多久了?”马氏急急问道。

被问话的小兵犹豫片刻,还是谨慎答道:“至少一刻钟是有了。”

心凉了一半,马氏摆摆手,独自走近议事的地方,听到的便是声嘶力竭的争执。

到底还是来晚了。

要说朱元璋有什么优点,那行动力是一绝。

想到就做,敢作敢当。

但马氏记得,他至少也算是谋而后定,一般情况下不会如此冲动的,这次怎么不过被马蓁蓁说了几句便忽然这般了?

她却是不知,从听到关于自己会立“贞节牌坊”的天启那一刻,朱元璋便决定,绝不按照元朝的规则来过。

而裹小脚,便是从宋朝后期才开始的。

此时,朱元璋坐在上首,看着脸红脖子粗的某些人慢条斯理说道:“那按你这般说,南宋之前的女子,便都不娉婷,都不楚楚了?”

“……那时候便是不缠足,流传文章所赞扬的依旧是小脚!”有谋士辩道,“《孔雀东南飞》时便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句子!”

“是人便有的脚大有的脚小,有的个高有的个矮,有的体胖有的体瘦。”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你若喜欢脚小的便去寻脚小的,你若喜欢个矮的便去寻个矮的,还要所有人都迁就你不成?”

“此言差矣,此言差矣!婚姻大事是父母之言媒妁之命,岂能任你选来选去?”

“那便要将所有女子脚骨打折,只为一个好看?”朱元璋如今有些不能理解,“那以后又如何走的快,走的稳?”

“女子要走去哪里?相夫教子连院子都不必出,走那般快那般稳做什么!”一个上了年纪的谋士甩袖怒道。

朱元璋此时不再多言,拿出马蓁蓁画的那副变形了的脚趾图。

有人一开始看不明白,后来逐渐也都变了神色,不敢置信道:“这是——”

逐渐的,有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但更多人还是不屑一顾,加愤怒非常的模样。

朱元璋觉得该说的话已经说的足够,他只需要再将最终结果给出:“本帅以为,整个应天城内,不应再出现女子缠足的现象。”

“不管官宦还是平民,不管贫困还是富裕,不管年龄大小,今日起全都开始放足,再不许裹脚!”

“哗”的一声,原本就不服气的众人更加不悦起来。

朱元璋却懒得再说,大步便要离开。

他身边跟随最久的谋士李善长叹了口气,起身与众人拱手作揖,也跟着朱元璋一起出了门。

刘伯温犹豫之后亦是起身,他最近颇受朱元璋看重,眼瞧着主公不悦,便也想跟着劝劝。

却有旁人一把拉住他的袖子,义愤填膺道:“伯温兄!当初你还与我等说,这人将是明君,如今你瞧瞧,哪里有明君这般行事的?”

“大帅对元朝痛恨已久,对于元朝推行之政策,必有排斥。”刘伯温好脾气的说道,“而且诸位家中都有女儿,难道就没有听过女儿缠足时的痛呼?”

“那、那世人皆如此,不吃苦何以尝甜?不受难何以成人?”

“旁人都是小脚秀足,难道要我的女儿走出去惹人笑话吗?”

“诸位,诸位,若所有人都不缠足,则你我女儿都不必缠足;若所有人都默认女子该是大脚,那女子就该是大脚。”

刘伯温又拱手行礼,这里到底是退了出去。

说也巧,才一出去,刘伯温就听到朱元璋正在问李善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