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3.燕雀湖冰嬉(1 / 2)

加入书签

如往常一般,睡前祈祷一遍“土豆地瓜改良种子农具”,睡醒再祈祷一遍,提交日记前还要再祈祷一遍。

可惜马蓁蓁最近都没写出什么有用度高的日记。

也就前几天提交了一个关于常州攻城战的记录,系统给了两颗星有用度的评价,然后帮她改善了正在画的学院图纸。

“也是这下半年没什么战役,几方都在休养生息,现在是冬日,都自顾不暇呢。”马蓁蓁嘀咕着。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个冬过的怎么样,便也能预示着明年的收成如何。

但若真的下起大雪,对于时下战乱中的百姓来说,又是一个难熬的冬。

马蓁蓁叹了口气,抬手拍了拍自己的小脸蛋:“不过是被朱大帅赏了几次,你也开始学着忧国忧民了。”

说完,她又一下扑进自己的小枕头里噗嗤噗嗤笑了起来。

实在是,朱大帅给的,太多了。

先是因为蜂窝煤给了一波赏赐,又在建学院的时候处处听她的不说,奖励也丰厚的很。

最后是前几日她过三岁生日,朱大帅又让人送了一堆好东西,按青寻的话说,便是做嫁妆也足够了。

马蓁蓁又不是么多冷心冷肺的人,人家待她好,她自然要回报一二。

而且,自家原本就和朱大帅夫人娘家有亲戚,蜂窝煤生意便是有大帅夫人支持一起做的……

行商想挣钱,自然是和官家联系越紧密越好啊。

马蓁蓁胡思乱想了半晌才终于睡着过去。

醒来后,马蓁蓁揉揉眼睛看看天色,等了一会儿没等到青寻来叫她。

愣了片刻,她才反应过来——按照她要求的时间,每早起五天,她就要休息两天……

一辈子没好好双休过的马蓁蓁终于在这乱世之中过上了做五休二的生活。

“今日没什么安排,便好好写一篇日记吧。”马蓁蓁趴在床上,托腮想着,一边调出日记系统,手指在半空点点点,之后叹一口气,“写什么呢。”

为什么她是学历史的,而不是农学院的学生?

那样就可以搞一些杂交啊肥料啊之类的东西,会不会有用度更多?

想搞粮食的心在此时达到巅峰,马蓁蓁“啊啊啊”的叫了两声,咬牙道:“不如先将三年后的那场战役写一写吧!”

那场夺了陈友谅生命的水战……

只是马蓁蓁才有这想法,便感觉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住了一般,念头都无法动弹。

又是这样。

她似乎并不能在日记上记载未来太具体的事情,便是写某个人,也不能给出具体时间地点将发生的某些事情。

从前这种感觉只隐隐约约,过完生日后,大约是她自己也长大了点,感觉也就更明显了些。

马蓁蓁叹了口气,又托腮想了半晌,到底还是关闭了日记页面。

再想想,让她再想想。

总要多尝试几次,多尝试一些东西,才能知道什么样子的日记可以得到更多的有用度。

躺够了,马蓁蓁才准备要起床,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然后是朱标的脑袋探进来:“妹妹!妹妹快起来了,今天要去湖上玩!”

大冬天的,去什么湖上玩?

马蓁蓁不太想动,但被朱标拉着起身,青寻已经进来帮她穿衣梳洗,又用过简单的早膳后,马蓁蓁坐在马车上才想起问马氏:“娘,去什么湖上玩啊?”

“燕雀湖结冰了,你爹一大早使人来寻你们去玩。”马氏摸摸马蓁蓁的小脸,“冷不冷?”

“不冷的。”马蓁蓁回过神来,摇头答道。

燕雀湖啊,就是以后会被刘伯温堪舆后建议填平建宫的那座湖。

自然是没完全填平的,但湖面少了一半因此流传出不少的故事,不管是“迁三山填燕雀”,还是什么千年鲤鱼精,什么湖神,后世说起来时津津乐道,只做故事来讲。

但马蓁蓁要面对的,却是真真切切几十万人力资源的浪费。

是的,浪费。

南京明故宫在后世只剩下一些最基本的核心遗址,却几乎连一个完整的屋舍都没有。

先是靖难之役中,朱棣攻破京师,迎接他的便是“都城陷,宫中火起”,不少宫殿被烧毁,同时朱建文下落不明;

便是之后被朱棣长子朱高炽修补一番,却又在之后遭遇雷击起火、大风、暴雨等等,再不复从前的光景。

残余宫殿又被康熙拿去盖九龙大殿,再被太平天国运走修建新宫,剩余残垣断壁再经火烧一次,到清末民国更是被各种拆来拆去,七零八落。

马蓁蓁是学历史的,自然知道明故宫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北京的紫禁城便是朱棣仿造明故宫所建,而明故宫却在多年破败后,还能将来南巡的康熙震惊。

康熙作《过金陵论》一文中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