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6.“真会出这些难题给你爹!”(2 / 2)

加入书签

果,便是马蓁蓁她们这一方将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拿出来证明定都南方的弊端,却依然无法解答对方的提问。

开封也可选择,甚至运河路过的济宁,都比北平更合适君王居住。

北平太过靠北,几乎就挨着抵御外敌的长城,又距离富庶的南方太远,财粮运输都很困难。

朱棣迁都燕州,自是带着个人情绪的。

但后来事实证明,迁都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确实是极其正确的选择。

而运输上的困难,完全可以靠相近的天津港来补足。

正好,大明的海运可以发展起来,若诸位帝王都能重视海运,便也不会出现海禁越发严格,最终闭关锁国这样的事情……

或许,到时候,便是大明依旧会灭亡,女真依旧,但也有可能一切都会改变也未可知呢?

马蓁蓁想的远了,呆呆看着屋顶半晌,才深吸一口气,唤出日记系统。

之前那福船的图纸还被她妥帖的收着,那是这个朝代适合海航的船型。

“如果陈友谅不是非死不可就好了。”马蓁蓁嘀咕着,这次在日记上写下的却是【论海运的重要性】。

只是才写了几个字,马蓁蓁就意识到,若要发展海运,第一步还是要定都北平。

否则只南边这么一片地方,除非对外贸易,海运也无甚用处。

而想要对外贸易,还要先打倭寇——明朝倭寇盛行,以至于朱元璋的“海禁”一开始便是为了封闭倭寇的。

禁止民众私下出海交易,便是怕倭寇越发壮大,但后来这海禁的措施被后辈越发曲解,才成了那般封闭的政令。

“还是先写写倭寇吧,这一点打张士诚的时候要注意一些。”

马蓁蓁下了决心,才点改了一句话,青寻便走了进来:“小姐可是醒了?要起床了哦。”

“无垠大师等下要来为小姐检查身体。”青寻温声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