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0.该组建自己的班底了(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无声的在马氏脖颈处点了点头,又抬起脸来,再叹一口气:“原本我还不觉得,那次听蓁蓁说了一回,又觉得实在有理。”

“总不能直接就按南宋的路走啊……”朱元璋又叹道。

马氏也觉得棘手,毕竟,打下北方和登基为帝这两件事,也不知道哪件会先发生。

“对了,还有一事。”朱元璋也不想马氏跟着烦心,转了话题,“军中不少将领年纪也不小了,却还未娶妻。”

“战场之上……你也知晓,我私心想着,如今还算安生,先把人生大事办了也好。”

马氏回过神来,点头应道:“此事我记住了,会备着些的。”

“嗯。”朱元璋又想起,“给标儿的人手我已经准备好了,蓁蓁那边……”

朱标是他们的长子,自然是不同的。

但这对夫妻每次夜话,却已经是将马蓁蓁与朱标放在了同一位置上,偶尔还更高一些。

自然,朱元璋知道能继承自己大位的不可能是女儿,而且大约就是朱标了,但对马蓁蓁,他依旧很是看重。

马氏也点头,又想起白日里城门口看到的事情,难免心有余悸:“上次蓁蓁被拐子抱走后,我就安排几个侍卫暗中跟着她,只是如今想来,还需一个在明面的身手好些的婢女……”

“她如今大了,也不能总约束在家中,确实该准备一个。”朱元璋应道。

这对夫妻又喁喁商议到半夜,才一起睡去。

马蓁蓁还不知道,自家爹如今已经是堂堂正正的吴国公了。

但她知晓历史上的时间线,算着差不多朱大帅要开始利率法,并且设立宝源局制作铜钱了。

制作铜钱这件事情,马蓁蓁可是早有准备了!

在马蓁蓁生活的那个世界,大中通宝钱存世量极其稀少,也因为是朱元璋做吴国公时制作的,后来明朝建立后,制作的便是“洪武通宝”钱币了。

马蓁蓁摩拳擦掌,却是想将这个时代的钱币制作的更精良,也更难模仿一些。

睡下之前,她还提醒自己,明儿的日记就写大中通宝吧,顺便记下自己准备的做法。

第二日,天气晴朗,马蓁蓁才调出日记系统,便有人来寻她,说马氏问她要不要去工厂看看。

“娘怎么这个时候喊我出去?”嘴里这样说着,马蓁蓁却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下山去寻了马氏。

上了马车之后,马蓁蓁才知道,原是因为最近来到应天的流民百姓已经够多,都被守卫送去了工厂西边新开的荒地那里。

“如今已经都安顿的差不多了,你去看看,将那什么,试卷给他们做一做,看要不要给工厂再招些人。”

马氏斟酌着说道,“若有那灵秀机敏的,跟在你身边也是不错。”

“娘,流民都是逃难的吗?”马蓁蓁还不太确定。

马氏点头:“差不多吧,总归是在原本的地方生活不下去了,才背井离乡到了新的城镇。”

马蓁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到了工厂那里,马蓁蓁果然瞧见原本光秃秃的西边矮山上,如今已经搭建起简易的房屋,还有人影在其间穿梭。

“天气再暖和一些,就可以开荒种田了,在那之前,若有技能者,先用起来也好。”马氏道。

在军队中用试卷筛选人才的那一套,用在流民身上却不太合适。

毕竟如今的百姓,能识字者十中无一。

马氏便让人去喊话,认字的专门放在一列,不认字但是有其他技能的又专门放在一列。

至于什么都不会、从前只知种地的,还要挨个询问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特长——这些词语,自然是出自马蓁蓁口中。

如此筛选,还需几日才能完成。

但马氏今日带马蓁蓁来,却是因为,这些流民中竟还有几个识字的女子。

她本是想替马蓁蓁选一选的,但转念想想,却是让马蓁蓁自己去看。

毕竟贴身伺候的人,眼缘也是极其重要的。

再加上,马氏也想知道有没有哪些女子是未嫁女,又或者是失了丈夫的。

忙活大半日,马氏刚选出几十个形容还不错的姑娘,便听说马蓁蓁那边非得要带一对姐妹回去。

姐妹也没什么,唯一麻烦点的是,那妹妹实在太小了。

姐姐也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妹妹更是还在襁褓中。

那襁褓已经有些破烂,却还算整洁,襁褓中的孩子瞧着也还算齐整,比一些灰头土脸、连自己都打理不干净的大人强多了。

只瞧将小小的妹妹就照顾的这般好,姐姐想必也很是不俗了。

才这般想着,马氏便见到了那姐姐。

只是一眼,马氏就皱起眉头来。

不为其他,只是这姐姐眉间额心,一块硕大的黑色胎记着实太过明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