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章 发泄解恨(1 / 2)

加入书签

接着他们游览了颐和园。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界,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

李兰与母亲来到了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百米长,分成二百三十七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花,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到了长廊的尽头,面前就是万寿山。李兰抬头向上看,那一座八角宝塔形旖旎风光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他们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多美呀!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还有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说也说不尽。李兰暗想:外面风光旖旎,多姿多彩,自己却沉沦在这说不出口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多么渺小可耻。

接下来几天,他们还游玩了故宫、天坛、香山、园明圆、八达岭长城、明十三岭等,每游一地李兰就情绪稳定,心旷神怡,心胸开阔,游完北京李兰已大有好转。为了使她进一步巩固,不再复发,母亲还带着她去美丽的杭州及四季如春的昆明旅游疗养。所有这些,都让李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忘却心中的烦恼,获得身心的解放。

一天在昆明游山玩水中,见到有一位年轻女子在山脚下,对着山大喊:“张豺狼,我要杀了你才解心头之恨!” 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声在山谷中回响。

李兰明白了,她是在发泄心中的怨气怒气,她一定也与自己一样有说不出口的阴影。同病相怜,那女孩喊累了休息时,李兰走过去用普通话搭讪:“你这样发泄后心中舒服吗?”

女孩嫣然一笑解释:“我几百次几千次想去杀了他,可真要去杀了他那就犯法了,反落了个恶名,还要丢下父母及兄弟姐妹,这也划不来,可要是把冤屈憋在心中肯定要憋坏,我只能以此来发泄解恨,我就是每天发泄才没有病变,照样吃喝,照样工作学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大有启发,李兰心想,怨气无处发泄肯定要憋坏身体,要是身体垮了报仇也成了泡影,一蹶不振只能自毁自,使亲者痛仇者快。到那儿山,割那儿柴,只有恢复元气才能伺机复仇。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振作起来,唯一的办法只能找一个出气洞,自我发泄怨气,才不会钻进死胡同,身心才会释放。她也学着喊起来:“何逃,我要杀了你,把你碎尸万段!” 连喊了几十遍,确实感觉舒服多了。找到了秘诀,李兰兴致索然惋惜地对母亲说:“要是我早这样发泄,轻装上阵也就不会得精神分裂症了。”

母亲欣喜欲狂,欣然接受附和:“现在发泄解恨除怨气求平衡也不晚,迅速治好病,轻装上阵前程似锦。”

“何逃,我要杀了你!把你碎尸万段!”从此,只要在人稀少的地方,李兰就要大声喊上几遍,以此来发泄解恨。大多数人理解她同情她,她也常不避人耳目发泄。一次也许她喊得太响,怒气更足,走来几个人听后指指点点,说她是疯子,神经病发作。她得到发泄,这些议论也就不足为奇,当作耳边风,反而越喊越响。竟引来人围看指责,她只得忍住喊,扑在母亲怀中哭。

母亲从中得到启发,拍着女儿的背安慰:“确实这样呼喊虽能解气解恨,可不明底细的人不免有些人会误解你精神有问题,再说回家后都是熟人,这样喊更会引起乡亲们误解,其实你也可以换一种不让人发觉的办法来发泄。”

李兰求胜(病愈)心切,止住哭抬起头急问:“妈,什么办法你快说。”

蜡烛一点就明,李兰听了母亲的指点,买了一个布娃娃,在上面写着何平的名字,她还画了他的漫画,晚上在旅馆拿着尖针,边喊:“何逃,我要扎得你千疮百孔!” 边怒不可遏扎。 她觉着这办法确比高喊发泄灵便,高喊要到清静的地方避开熟悉人,这扎针能避人耳目,且更能泄气更能解狠。于是她不停地扎不停地骂。以次来发泄心中的冤屈。

几种办法结合使用,收到了效果,李兰心情越来越好,一天晚上闲来无事,她心血来潮问:“妈,咱们出来旅游的钱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这、这、这……”母亲吞吞吐吐不愿回答。

李兰只得步步进逼:“妈,你如果不说我就不回去了,反正一个花季少女在外流浪是饿不死的,就是要饭也会比别的乞丐要得多。”

母亲吓坏了,忙说:“别、别、别,我说,我说。”于是把钱的来龙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李兰听后大为震惊,心潮翻滚,她出奇地想,方老师如果不拦住我,我若去举报上告了,派出所也会保护我的隐私,外界也不会知道,凶手惩办,我出尽了恶气也就扬眉吐气,能理实气壮站在人面前,也就不会得病,我也就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方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