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出不去 回不来(0200)(2 / 4)

加入书签

“对头,这帐,要看怎么算。回来也是可以的。”二爷说了一句,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那就愉快的决定了?”山椿问大家。

“决定了,干。”大家一齐吼。

“好,接下来,我会叫公司策划部做一个策划方案,做好后,大家同意了,就开干。”山椿说。

“对于经典节目的事,我觉得要改变那种以热闹为主的表达方式,我们做传承,做精典,要清幽,要深沉。就拿川戏来说,不一定要表演,有唱腔就行。这样难度就会降低不少,是吧。”梅红这建议到是不错。

“正合我心意,就静静的听,也可医治这个时代的浮躁。不过,戏目,一定要选得好,要把握好家文化,敬祖先,根脉传承,香火永盛。有了这主线,就有观众。”山椿补充道。

“好,我代表镇政府表态,极积协调各方资源,支持章家湾这文化传承,努力打造成一个特色、经典、传承的文化精品活动。”古袢儿听得有些神往,觉得应尽力支持。

“好的,接下来,这工作交给山兵和洪芳嫂子负责了。”山椿又说。

“好,我们把生意交给儿子去弄,我们全力做好这事儿。”没等山兵表态,李洪芳就愉快的接受了。

“人家山兵哥还没表态呢。”梅红拉拉李洪芳。

“我表态算数。”李洪芳没理会山兵。

“兵满,到底算不算数哦?”有几个年轻人吼。

“在家听婆娘听,出门莫听屁打卦。这是在章家湾,是家里,当然得听婆娘的话哈。”山兵笑笑。

“二爷,这竹制品的事儿,你得多操心哦。”山椿又提起章家湾刚做起来的农家竹编竹器。

“这也没啥可操心的,就是指点一下生手,再就是收货的时候把下关。”二爷说。

“也是,这竹编竹器,于这乡下稍为年岁大点的人都不是问题。现在就是二爷说的指点生手,培养接班人。是吧。”山椿看着国满向个老人。

“这个没问题,我们几个下不了重力,砍不动竹子,手艺还是没问题的。”国满竹制品做得是远近闻名的一个人,老了还能用这手艺挣钱,心里高兴。

“我说这个要啥指点哦,挽个篾条子,做个篼篼、筐筐,看一眼就会。”乐满不屑地说。

“乐满,你这话我爱听。那这样吧,我去黄莲那边看了一下市场销售,听了一下意见反馈。这竹器竹编吧,现在买来用的不多,用来看的多了。也就是说使用价值少了,观赏价值大了。要求呢,就小、精、美、多了。你说咋办?”山椿一听乐满这口气,就问。

“啥?这箩箩筐筐篼篼,不是拿来用的,拿来看?”乐满愣住了。

“不会吧?”国满也不信。

“当然。这说明我们的竹制品从原来的生产功用为主,进化到了美学意义上的艺术品为主了。更有价值了,是应该高兴的事儿吧。”兴安说道。

“对头,兴安说得没错。我们章家湾的竹制品现在主要就是要从竹制艺术品方向去考虑,去发展。”山椿赞了兴安一句。

“那,我们这要咋整?”山火问。

“不就是竹棒棒吗,就成艺术品了?”乐满一脸的疑问。

“对头,箩箩还是那箩箩,筐筐还是那筐筐,篼篼还是那篼篼,我们这双手一直以来就是做艺术品的手。只不过,我们以前偏重于这些艺术品的使用价值,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这双手做出的竹艺术品得偏重于观赏价值。”山椿拉起二爷的手,举了举。

“还是这么编这么做?不会吧。”山毛听了,明白不过来。

“当然,还是一样的编,一样的做,只是我们要把握住四个字,小、精、美、多。想想吧,要观赏价值高,要有人买了去佩戴、随身携带,展示,是不是就得小、精、美,而要我们的产品能更适应人们的喜好和需要,就得品种繁多。对吧。”山椿说。

“对头,这事儿就这么办。把东西做得更小巧,磨得更精致,外观更漂亮,没问题。样式多也好办,把小时候,我们做来当玩具的那些玩艺儿也做成产品可以吗?”二爷理解了山椿的说法。

“小孩儿的玩具,得做。女人们的发卡、手提包……这些也得做。还有黄莲那边要搞闹元宵,十六个村,有九龙七凤,我们能不能做竹编的龙凤?能办成吧。”山椿看着大家问。

“能啊,有啥不能的?就是不晓得你这小、精、美、多有不有市场。”山火大声地说。

“呵呵,怀疑?看来你是没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这样。山兵哥,后天,腊月二十三,你们组织一下,请些人去嫂子娘家考察一下,看看人家的思想、观念、文化。感受一下人家的文化氛围。”山椿对山兵说。

“啊?”山兵没听明白。

“啊?啊啥子啊。山椿老弟是叫你带些人去看看黄莲,看看我们山椿书记老弟在那边做的那些事儿,看看那边的文化氛围。愿意去的报名哈,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