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章 湖广赈灾(1 / 2)

加入书签

南边的雨季终于过去。

湖广总督上书,这次的洪涝灾害,造成了无数人死亡,百姓流离失所,还未成熟的庄稼全部被浸泡在了水里,很多开始发芽,减产严重。

更为严重的是,湖广发生了瘟疫,最开始只是小范围的出现,可是渐渐蔓延。

湖广总督上书请求朝廷,减免湖广本次的赋税,派遣钱粮赈灾,并派遣太医院太医前往赣州控制瘟疫。

“各位爱卿,此事事关重大,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俗语,整个湖广地区也是咱们大楚朝税赋的主要来源。”

“只是此次天公不作美,连绵的大雨,使得今年湖广近乎绝收,朝廷必须派人前往湖广赈灾,诸位大臣,有没有主动站出来的啊?”

要是换做平时,这赈灾的事情,肯定是很多人抢着去做,可这次湖广的水灾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颗粒无收,还有能要人命的瘟疫,所以这次,朝堂鸦雀无声,无人愿意站出来。

石煜望着低头的众位大臣,气不打一处来。

平时间有什么利益的时候,他们一个两个抢的厉害,这个时候怎么不敢上了。

于是,他一个个的点名。

“太医院陆院判,你认为,此次应该派出多少太医前往湖广,又应该派谁过去。”

陆院判是家传渊源,家中几代都在太医院任职,也多次参与过相关的政务,所以当石煜问起,他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报出相关答案。

“回陛下,此次湖广洪涝牵连甚广,臣认为,当派出五位尤其擅长伤寒科的太医前往,另太医院陈太医各科诊疗都有所涉猎,臣以为,此次可让陈太医带队,搭配尤太医等五人,以及太医院学徒五十人前往,臣下朝后与太医院各位太医商酌一下,明日便可以递上相关人员名单。”

石煜点点头,他又看向赵博文。

“赵丞相,你认为,此次赈灾的钦差大臣,应该安排谁去?”

赵博文早就在腹中打好腹稿。

“陛下,臣以为,此次湖广赈灾一事,当吸取前次平洲赈灾一案的教训,对于钦差大臣设置,应由好几个部门一起派出人员,共同前往湖广赈灾。”

“此次洪涝,户部需要提供钱粮,所以义不容辞,另外洪水冲垮提岸,导致洪水泛滥,百姓居无宁所,对于修缮提岸,修缮民居,当由工部派人主持,而事涉瘟疫一事,太医院陆院判已经做了规划,吏部官员可实际考察一下湖广官员平日民生治理,以及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他们又是如此处置的,这些考察对于以后吏部考核提拔官员也是很有用的,所以,老臣认为,这次可以采用这种官员配置安排赈灾。”

赵丞相的话似乎无可挑剔,可对于别的部门而言,这所有的话里面,满满当当透着四个大字——推卸责任。

有被点到名的部门官员出来反驳。

“丞相此举固然是好,六部不同部门的官员可以互相监督,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意见,可是同样的,湖广那么大的区域,这样重的责任,如果没有一个主要负责人,让这么多官员各自为政的话,恐怕很快就会乱做一锅粥,所以,我建议,咱们先选出主要负责人,然后再由他来挑选六部官员。”

眼看甩出去的皮球又踢回了自己的手上。

为什么让各个部门各自安排官员前往湖广赈灾,就是赵博文看出了因为有瘟疫,所以这些官员全都不想主动前往,将选人的责任分派到各个部门去,才能分散仇恨值,否则但凡有一个官员在湖广出了事情,作为点名的那个人,肯定会遭受最深沉的怨恨。

他如此想,其他人自然也是如此设想,此时非要主推一个责任人出来,就是为了将所有的风险转嫁在这个人身上。

“没错,陛下,必须先将一个主要的负责人选出来,否则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是没有办法真正完成湖广赈灾的大事儿的。”

看到群情激愤,周长明阴恻恻的开口。

“既然这次是好几个部门协同,而且这几个部门都分属于平级,这位主要的负责人就一定要具有足够的能力,也有足够的魄力,才能够让其他的官员都听他的,我举荐,户部尚书赵惟青,赵尚书的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各位同仁觉得意下如何?”

“如果是赵尚书做领头人,那我们愿意听从安排。”

“对啊,之前那么难的征集五千匹战马的事情,赵尚书也能做的漂漂亮亮的,还能够想出马蹄铁和马蹬子这种造福大楚朝百姓的工具,真是我大楚之福。”

这些官员们越是吹捧赵惟青,石煜的脸就越是难看。

瞧这些话说的,各位官员眼里只有他赵惟青,哪里还有这个皇帝。

如果任由继续发展下去,说不准什么时间,这个江山就姓了赵。

如果就让他在这次瘟疫里消失就好啦。

“赵尚书,你可愿意担此重任啊!”

赵惟青拿着朝板站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