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章 星星之火(1 / 2)

加入书签

汉斯·冯·西克特将军出生于1866年,贵族出身,他是1个普鲁士将军的儿子。1885年起就在亚历山大皇帝近卫掷弹兵团服役。

西克特19岁时即被升为步兵团军官。他有文学方面的特长,而且在体育方面曾获得过名为“abitur”(类似“体育健将”之类)的非同1般的称号。

1914年8月1日第1次世界大战大战爆发时,他是驻柏林的第3军参谋长。

西克特所在的军是亚历山大·亨利希·鲁道夫·克鲁克第1集团军的1部分,在德军著名的“史里芬计划”中担任最重要的右翼攻势。

随着“马恩河的奇迹”,德军的计划破产,第1集团军被迫回撤。但冯·西克特在vailly和issions等地的战斗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个人才能和领导能力,他被认为是高级参谋人员的第1候选人。

当战争结束时,西克特从报纸上看到了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赛和约》,他也亲自去附近的工厂看到了德国不得不在联合国军控委员会的监督下自行拆除各类武器装备。

从那时西克特就暗暗发誓要让德国重新强大起来,他曾经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有国无防是可耻的”,时刻激励自己要为德国军队的崛起添砖加瓦。

1919年7月西克特担任了战后德军的总参谋长,1年后成为德国国防军总司令。

1920年到1925年间他在这个职位上立下了怎么评价都不为高的丰功伟绩。

在那个政治动荡、国家1片混乱的时代,他缔造了1支成为国家中流砥柱、被证明为同时代训练最佳、领导能力最强的军队。

西克特制定了重新武装和重振士气的计划,使德军最大的优势——军官团得以保留,使新的战术战法得以酝酿而成。

整整5年时间,西克特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德国军队初见雏形,他知道德国离强大起来的那1天已经不远了。

西克特在1925年初的时候在激励全体将士的誓师大会中曾经说过:

任何不平等条约、任何敌人不能从我们身上夺走的东西是坚强的信念。当命运再1次召唤德国人民武装起来时,他将看到勇士而非懦夫紧紧握住忠诚的武器。只要有钢铁般的双手和意志,使用什么武器都无所谓。

现在,1个前德国6军中尉来到了他的面前,他提出了西克特以前设想过,但是后来又被自己否决掉的作战方式。

西克特认为等到下1次战争开始时德国军队无法对英法形成任何优势,他选择不要主动进攻而是选择了机动防御作战。

不过那位中尉坚定不移地告诉他未来德国必将强大起来,德国军队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这是两种建军路线的选择,这种选择关乎到了德国下1次大战的成败,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西克特成为了那个做出选择的人。

到底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建设军队,沿着既定的方向缓慢而又稳定地前进,还是选择1种更激进但是收益和风险更大的方式。西克特陷入了天人交战。

斯特拉瑟也在紧张地等待着西克特的决定,虽然他知道未来德军1定会使用这种作战方式,可是他比历史上早提出来了十几年,西克特未必会接受这么超前的思想。

德国可以接受晚几年研究闪电战,但是斯特拉瑟不可以,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虽然斯特拉瑟和希特勒正式决裂是在1932年,但是在这个世界线,更早有了兴登堡支持和指导的希特勒可能会更早地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更早地发动长刀之夜,斯特拉瑟的时间可能只有5年甚至更短。

没有国防军的支持,他就只能依赖冲锋队对抗国防军,德国必将开始内战,而且胜负难料,即使打赢了内战,1个残破不堪的德国真的会比历史上打的更好吗?

此刻,斯特拉瑟的前途很大1部分就是由眼前这位坚毅的老将决定。

西克特深吸了1口气,然后慢慢呼出,他还是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下定如此重大事件的决心,他决定两面下注,给斯特拉瑟1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斯特拉瑟成功了,那么德国就顺势按着这种建军方式建军;如果斯特拉瑟失败了,对国防军的建设也没有影响,自己也能抽身而出。

“斯特拉瑟中尉,我决定给你1个证明自己理念的机会,你要接受吗?”

“我愿意为德国鞠躬尽瘁。”斯特拉瑟立正回应。

“既然如此,斯特拉瑟上尉,我现在要求你负责组织德国第1装甲师的组建工作,由于你的军衔不够,我会安排鲁登道夫暂时挂名第1师的师长,等你级别够了正式接任,至于你们。”西克特看来隆美尔等人1眼,

“愿意跟着斯特拉瑟主持工作的,我会把你们调到第1师去,所有人都升1级。”

“我愿意!”隆美尔和斯徒登特立刻答应了下来,毕竟对于他们这些没有后台的人来说,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