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章(2 / 2)

加入书签

关键词: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怒。

这个是主播很喜欢的一个人哦!

就这样,下期见!】

-

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瞪大了双眼。

这得是有多大仇才能给出这样的评价?

-

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反应过来这说的是谁了。

昔日的景泰皇帝,如今的郕戾王——朱祁钰,他的叔叔。

心情复杂的朱见深满脸深沉地目视前方,眉头不自觉皱了起来。他突然发现,光幕里的后世人是懂怎么让他头疼的。

一个是很喜欢的人,一个是缺了大德的皇帝,想也知道阿藜不会说先帝的好话。如果先帝的岌岌可危的形象再次受损,他又该如何收拾烂摊子?

-

明·景泰时期

“不孝、不悌、不仁……不义……”朱祁钰脸色发白,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这几个词似曾相识。

周围的宫女太监们都很安静,他却诡异地听到了一道缥缈的声音:

“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制谕……岂期性本枭雄,遄据天位……祁钰既贪天位,曾无复辟之心;乃用邪谋,反为幽闭之计。废黜皇储,私立己子,斁败纲常,变乱彝典,纵肆淫酗,信任奸回……滥赏妄费而无经,急征暴敛而无艺。府藏空虚,海内穷困。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怒……祁钰恬不知省,拒谏饰非,造罪愈甚。既绝其子,又殃其身……”

不知是被哪个词触到了敏感的神经,朱祁钰一时气血上涌,他猛地吐出一大口鲜血,两眼一闭晕死过去。

-

明·正德时期

光幕渐渐消散,朱厚照也起身走出了宫殿,外面有人正在等他。

“陛下。”

听见脚步声,背对着大殿站立的青年立即转身行礼。

“先生无须多礼。”朱厚照连忙伸手拦下青年的动作。他用探究的目光将青年打量了一番,发现这位被后人赞不绝口的圣人确实自带一种别样的气质。

二人相顾无言许久,最终还是朱厚照先开了口:“王先生可看了这两期的光幕?”

“臣粗略看过。”王守仁答道。

“朕有一疑问,不知先生可愿为朕解惑?”朱厚照又道。

王守仁神态柔和:“陛下直接问便是,臣定当知无不言。”

“倘若朕想随心所欲、不受束缚,该如何做?”朱厚照问道。

“这得看陛下具体所求为何。”王守仁回答。

“宏图伟业,志在四方。”朱厚照说得豪迈有力。

“关于这个,臣确实通过光幕琢磨出了一点门道。”王守仁眼底闪过笑意,“不过臣私以为,陛下心中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

听到这话,朱厚照放松下来,他握住王守仁的手,目光炯炯地看着对方,极其认真的说道:“请先生帮我!”

-

明·万历时期

大臣们受宠若惊,陛下居然开始勤奋上朝了!

朱翊钧:请不要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朕!

经过多日来无比认真的思考,朱翊钧终于定下了汤显祖的去处。这么个影响力巨大的人物,他不可能放着不管。

于是,闲居在家的汤显祖接到了一封来自朝廷的任命书,而在他准备赴任的前夕,一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敲响了他家的大门。

见汤显祖神情疑惑,那年轻人不紧不慢地开口道:“晚辈冯梦龙,久闻前辈大名,十分仰慕,今特来寻前辈讨教学问。”说着,他的嘴角渐渐上扬,眼底的狡黠之意渐深,“前辈,要跟我掐一个吗?”

汤显祖失笑。

-

明·崇祯时期

光幕散去后,这个被预言即将走向末路的世界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是全国各地都接到了来自天子的一道旨意:“惊闻示警,朕心有愧。近日来,朕苦思良久,犹不知何种做法才是最优,是以便先照着他人经验画瓢,禁民间溺女、缠足之风,愿百姓生活能得到些许改善。”

其次是一些地方县衙外摆出了几个显眼的大箱子,箱子旁日夜都有人守着,据说这是什么民意箱,专门给百姓和没有入仕的学子设的,只要是对朝廷有想法和建议,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纸上,投进箱子里。不会写字的,可以找箱子旁值守的人代笔,无须任何费用。最终这些意见都会被送到皇上手里,由皇上亲自过目。

最后,也是最令寿宁百姓开心的一点——他们提前迎来了冯县令。

“今后就请乡亲们多多关照了。”

冯梦龙对着满心期待的寿宁百姓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