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五章(2 / 2)

加入书签

。】

-

明·正统时期

被点到名的人:……

可怕,这不是皇帝,是阎王爷吧!

-

明·宣德时期

“宦官专权,断送了一大批勋贵大臣。”听到这里,朱瞻基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废太子的举动是十分明智的,他是真想不到,在复辟杀功臣之前朱祁镇居然已经先送走过一批人了!

大臣们的关注点则在另一个地方——宣德十年,陛下病逝。

“请陛下保重圣体!”满朝文武难得达成了一致。

-

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暴怒:“咱不是说过宦官不得干政吗?这龟孙居然不把咱的话当一回事!”

朱棣不敢吱声,他怕自家老爹气不顺拿自己这个朱祁镇的祖宗出气。

-

明·永乐时期

朱棣盯着朱瞻基看了好一会儿,末了,只是叹了一口气道:“好好锻炼身体吧。”

【虽然我不太懂为什么朱祁镇上战场要带一大堆文官,总不可能是像某些比较离谱的猜测说的那样,想将满朝文武一网打尽吧?但该说不说他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他这一波御驾亲征不仅为自己斩获了“堡宗”、“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等荣誉称号,还一举送走了明朝精锐部队和大半个朝堂,明朝国运从此急转直下,一点缓冲时间都没有。

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就是,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前期进入中期的分界点。经此一役,明朝武将功勋集团损伤惨重,文官集团迅速崛起,明廷由文武平衡转向文强武弱。而文官集团的崛起到后期甚至对皇权都形成了极大的压制,使得后期的皇帝选择提拔宦官以制衡文官,间接促使了宦官集团的崛起。于是最后又到了熟悉的党争环节,这历朝历代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可以说,朱祁镇算是开了一个特别坏的头,这也是我之前说我是明实亡于堡宗派的原因,在我看来,内部最大的雷已经从这里开始埋下了,后面的皇帝就是在这个框架里一边不断踩雷一边埋新雷的过程。】

-

明·洪武时期

“文强武弱,党争……”朱元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岂不是翻版的宋朝?”

他对文官没多少好感,也一直在有心压制,没想到自己的后世子孙居然能让文官强大成那样,压制皇权?

-

其他时空

“党争,历朝历代都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各朝帝王们只感觉头疼极了。

【朱祁镇被俘虏后,也先认为朱祁镇“奇货可居”,挟朱祁镇到宣府、大同等地扣关,企图诱占边城。

咱们的堡宗也很配合,不仅宣旨令守将开门迎接,还命人送信给太后,寄希望于朝廷用财物赎回自己。

虽然他的愿望最终没有被实现,守将杨洪和郭登并没有给他开门,但他这种亲自帮敌人叫自家大门的行为,还是成功的为自己又斩获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叫门天子”。】

-

明·宣德时期

“他做了什么?”朱瞻基精神恍惚,有些茫然地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不敢说话,怕对自家皇帝造成二次伤害。

朱瞻基怒极反笑:“好啊,感情之前祁钰说的故事还是给他遮羞了!”

-

明·正统时期

朱祁钰抬起头,用一种奇异的眼神看向上位的朱祁镇。

他表示看不懂朱祁镇的神奇操作。

朱祁镇:……

大臣们:这个皇帝还能要吗?

-

明·永乐时期

朱高煦嗤笑:“大哥的孙子真不怎么样。”

朱高炽老神在在,没理会朱高煦的挑衅。

朱棣看了他俩一眼,状似不经意道:“我觉得祁钰挺好的。”

朱高煦:……

-

其他时空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居然还有这样的皇帝?他们简直叹为观止!

嬴政突然觉得皇帝这两个字脏了,李世民则直呼看不懂。

“这朱祁镇都这样了,按理来说应该已经很不得人心,朱祁钰怎么还能被他复辟成功?”李世民十分不理解。

【皇帝被俘虏的消息传回来后,京师一片人心惶惶,人人皆知劣势在我,京城九门昼闭,市民惊恐,许多大官富户为保全身家性命纷纷南逃,朝堂上也有大臣提议南迁避祸。

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以宋朝南渡之事为鉴,力主坚守北京。他严厉斥责鼓吹南迁的言论,并强硬地表示:“言南迁者,可斩也。”

这个人,他叫于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