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章(2 / 5)

加入书签

,且这个时候的朱允炆表现还是优秀的,于是呢老朱就放心的撒手人寰了。

接下来,就是建文帝的时代了。】

-

明·洪武时期

“原来爹你是想立大侄子呀!”听到这里,朱樉心气顺了,他爹还是公平的,就算太子大哥没了,其他兄弟照样没有机会。

那朱棣岂不是坐实了是造反?朱棡开始幸灾乐祸:“咱们四弟还真是厉害!”同时,他也开始跃跃欲试,既然朱棣可以,那他是不是也可以?

朱元璋和朱棣都没说话,朱棣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朱元璋则是在思考朱允炆到底做了什么才能被朱棣推翻。

此时,在家里坐着看光幕的老兄弟们突然感到脖子一凉。

“太孙不行是他自己的问题,作甚要拿我们开刀?”

-

明·建文时期

“没错,现在是朕的时代了!”朱允炆斗志满满地说道。

就是燕王……朱允炆眼底闪过杀意,这次他不会再放过自己这位好四叔了!

另一边,正在与心腹们共谋大计的朱棣淡定地瞥了一眼光幕,冷静地说道:“是谁的时代还不一定呢!”

从光幕提及朱祁钰开始,朱棣就知道自己眼前只剩下了两条路:一条坐以待毙,一条奋起反抗。他向来不是坐以待毙的人,所以该如何选择已经不言而喻。既然那个他可以,为什么现在的他不可以?未来,一定是他朱棣的天下!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任皇帝,在位期间年号建文,一个骨骼清奇、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男人,爱好是削藩。朱允炆政治上那些不靠谱的操作就不多说了,我们来谈谈他的爱好。当初,他爷爷努力帮他坐稳皇位,他自己却生怕皇位做得太稳,前脚刚答应朱元璋要对叔叔们怀柔呢,后脚朱元璋一死他就开始急吼吼削藩。

藩王嘛,对皇帝来说确实是个威胁,不管是谁上台肯定都得削。我能懂朱允炆那种头上悬着把刀的紧迫感,但我不能理解他吊诡的削藩思路。朱元璋驾崩之前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已经先后去世,现在既占嫡又占长且能力强的藩王就是燕王朱棣,朱允炆不紧着最强的朱棣开始削,偏要把朱棣留在后面,很难评。】

-

明·洪武时期

朱棣:……

别说你觉得很难评了,我也觉得很难评。

朱樉/朱棡:这半天气白生了,感情我俩早就出局了,四弟和大侄子的争端我们连掺和的机会都没有?

朱元璋:看来问题就是出在削藩上了。

其他诸王:二哥三哥去世了,四哥留在后面,那先开刀的不就是我们了吗?大侄子,你可真是我们的好侄子!

-

汉初

刘邦看着那句“不管是谁上台都得削”笑了笑。

韩信目光晦涩地看了刘邦一眼,转过头闭目不言。

【但不得不说咱们建文帝刀还是快的,短短一年之内就连削周王、代王、齐王、岷王和湘王等五个藩王,湘王朱柏甚至被逼到举家自焚以证清白,然后朱允炆大手一挥给他叔送了一个谥号“戾”。】

-

明·洪武时期

被点到名的藩王们纷纷震怒,湘王朱柏更是大受打击。

“爹,您看看您的孙子,您走了他就是这样对我们的啊!”朱橚抱着朱元璋的胳膊哭诉。

朱元璋也是被朱允炆这一手气得气血翻涌,他自己的儿子自己都舍不得下重手呢,朱允炆怎么敢把人逼到自焚而死!

“别闹了,咱还没死呢!”他心烦意乱地道。

【这是一波操作猛如虎,直接把他四叔朱棣搞麻了,在装病避祸,也有一说是装疯,不成功的情况下,朱棣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带着八百人起兵造反了,史称“靖难之役”。】

-

明·洪武时期

大家都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朱棣。

朱樉/朱棡:输了,怪不得是能当皇帝的人呢。

“八百人……”八百人起兵造反,最后还造反成功了,朱元璋不得不对自己这个儿子刮目相看,“老四,你怎么做到的?”

“不难爹您说,我也不知道。”朱棣实话实说道。要不是没办法,谁会闲着没事只拉着八百人造反?

【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朱允炆最终还是刚不过他叔,被赶下了台。听说那一晚的皇宫火光冲天,建文帝消失在火焰里,从此任凭他叔再怎么上天入地也找不到踪迹。

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同时,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创造了朱元璋诈尸传位的神话,也就此开启了属于他的“永乐盛世”。】

-

唐·太宗时期

“这位永乐帝确实是个人物!”李世民心生敬意。只凭八百人起兵成功,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