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2 / 3)

加入书签

-

南宋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算是‘遗民泪尽胡尘’里了吧?”看完王锡阐的人生经历,陆游感到十分唏嘘。

-

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