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九章(2 / 2)

加入书签

所知,我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大明人的诡异感。】

众人:……

确实挺诡异的,我们很好奇你的书是怎么看的,学是怎么上的?

阿藜:那考试也不考我朝代啊。

【好了,废话点到为止,我们本期内容就到此结束,明朝的篇章也暂时告一段落啦!经过再三斟酌,主播决定下一篇章开启宋朝篇,宋朝篇开篇要讲的也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人,主要是三个吧,关键提示有:

1.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个提示够明显吗?我们下期见啦!】

-

北宋

岂止是明显啊,这提示都相当于直接报名字了!

“毫无疑问的是岳飞和陆游,剩下那个,大概就是辛弃疾了吧?”赵煦不知自己到底该高兴还是该难过,“鸿雁南飞……”

他很快就能知道自己死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

-

南宋·孝宗时期

“幼安,要说你了。”看到美芹悲黍四个字,刚收到《美芹十论》的赵昚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

“不知道阿藜姑娘会怎么解读臣的一生。”一个失败者?还是一个成功的文人?辛弃疾看着那句“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眼神有些黯然。

赵昚沉默半晌,道:“不管怎么解释,这次故事的开头都不一样了。”

“官家说的是,开头不一样了。”辛弃疾放松了心情。

但愿不一样的开头,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

光幕消散后,明朝各时空都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改革,一些原本郁郁不得志的能人也都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大家都希望大明能变得越来越好。

徐霞客每游历到一个新地点,都会受到当地人热情的招待。

宋应星去向农民请教的时候,朴实的农人们也都很乐意跟他谈论自己的经验。

徐光启、茅元仪等人经常一起讨论如何练兵,李时珍依旧风雨无阻地行走在采集标本的路上……

-

明·正统时期

为了寻找一条有意义的路,朱祁钰把自己关在屋里想了好几天,最终还是没能想出什么特别好的点子。他知道自己面前有条捷径,之前他发现自己好像没那么重要,别扭着不想去走,可在看到大明后来的发展后,他又有点动摇了。

他想去改变什么,但他敏感的身份注定了只要他不去争,他就没办法影响大明的未来走向,谁会去信任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当过皇帝、名声还没那么差的藩王呢?

心烦意乱之下,朱祁钰决定出门透透气。说不定心情一放松就豁然开朗了呢?他想。

然而,令朱祁钰没想到的是,他刚跨出门就看到了乌泱泱聚在自家门口的群臣和百姓。

这是要干什么?朱祁钰恍然了一瞬,不过他很快便想出了答案。刹那间,一种“果然如此”的宿命感自他心底升起,他仿佛松了一口气,揣着明白装糊涂道:“诸位何故在此聚众?”

“殿下仁德,是大明之福,愿殿下为大明江山计,承继大统!”于谦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正统还在宫中。”朱祁钰紧紧盯着于谦,眸色深沉,“你我如此行事,是乱法。”

“大明是所有人的大明,民心所向才是真的法。”于谦目光柔和,“殿下,这也是百姓的愿望。”

朱祁钰抬眼看向于谦身后的人群,他看到那里站着许多穿着粗布麻衣的百姓,他们也和于谦一样,满心期待地注视着自己。期待什么呢?期待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好。”朱祁钰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达到大家的期望,但他会努力去做好。

-

明·景泰时期

揣着满腹的心事,一众大臣们难得没有三三两两散开,而是一起结伴出宫。

陛下不见了,太上皇肯定不能迎,沂王未来再怎么厉害,他现在也只是个小娃娃。这糟糕的现状哟,真是愁人!

一行人低头走了不知道多久后,最前方的于谦忽然停下了脚步。

“于大人?”大家疑惑地抬起头,紧接着便惊讶地发现一个熟悉的人影正在不远处静静地站着。

“陛下!”众人分外惊喜。

朱祁钰点点头,十分淡定地说道:“朕回来了。”

在说出这句话时,朱祁钰不由得想起了被送回来之前,那个自称“系统”的神秘存在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

“景泰八年少一天都不是景泰八年,您得回去做完您该做的事,至于之后会如何?就看您自己的造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