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9章 苏灵溪被停职(1 / 2)

加入书签

那张纸上,都是皇后一族仗势欺人的种种事情,还有太子与那些官员过从甚密,只差把结党营私写在太子脸上了。

好在皇上对皇后母族势力有所倚重,最后只是重拿轻放,处理了几个边缘人物就打住了,并未伤筋动骨。

但是,东陵皇上对皇后母子已经起了疑心。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背给皇后和太子使绊子的,是皇上的宠妃淑妃娘娘。

皇后一直认为是淑妃想要让儿子上位才做出这般举动,于是两方的暗中较量逐渐升级,斗得甚是激烈。

完成了这项壮举,李云姝便按兵不动了,只派人出去收集情报,别的一概不动。

她自己呢,倒是专心致志做起生意来了。

苏灵溪这主意真是妙,靠着苏灵溪的关系,在东陵,大朔的所有新奇玩意儿都是最先到她手上的,大到流行的首饰珠宝,锦缎布匹,小到孩童的玩意儿,她铺子里都应有尽有。

她才来月余,已经净赚十多万银子了。

尤其是医女坊出的护肤膏和胭脂水粉,简直是供不应求。

这东西定价极高,买得起它的人非富即贵,知道东陵贵族的龌龊事,李云姝不再为价格过高而心虚了,反正不是什么干净钱。

她这里的贵重东西价格定得极高,但那些世家大族的夫人小姐互相攀比,依旧经常脱销。

为了安心,她把粮油米面的价格下调,每月定量供应给底层百姓,这钱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

东陵被李云姝的人搅得昏天暗地,大家就更羡慕大朔的安宁了。

可大朔并没有肖恒信里写的那么一派祥和,大朔大方向是好的,但是日子太平了,大家都想着争权夺利了。

苏灵溪的女子学堂成绩固然好,她训练出一波又一波女学徒,在各行各业都是佼佼者。

这些学徒,大多都进入了学堂自己的产业里工作,如今,朝廷不仅不需要给女学堂投入资金,还能收到一笔不菲的税收。

这本来是好事,可是学堂的产业涉及甚广,波及了许多大商贾和世家大族的利益。

原本,这生意场上的事,他们处于垄断地位,如今,这女学堂,哪里都要插上一脚。

女学堂旗下出来的东西,质量好,价格低,把他们的利润都挤没了,女学堂便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比如这御史中丞张大人家,因为不善经营,家里的祖产败了个七七八八,为了延续家业,他儿子娶了江南富商之女,这些年,他们一大家子人,靠着儿媳妇陪嫁的产业,又重回了巅峰。

那最赚钱的,就是瓷器和布匹生意,可苏灵溪他们研究出个新药,烧制瓷器的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硬生生把瓷器的价格打了下去。

还有布匹,江南的丝绸那是出了名的好,以前,整个京城的富户做衣裳的布匹都是从他家买的。

可是如今,汝阳王给苏灵溪送了技师,把蜀锦的织造方法都贡献出来了,织造坊织出了蜀锦,还研究出雨丝镜,燕羽觞,绫绡等各种可以跟丝绸媲美的锦缎。

它们色彩鲜艳,花色繁多,舒适轻薄,成了京圈富户的新宠。

张家的两大支柱产业都遭遇了重创,所以就怨上了女学堂,还有办女学堂的苏灵溪。

其他世家大族也遭遇了同样的危机,可是要弹劾苏灵溪,并没有个合适的由头。

最主要的是,苏灵溪背后有长公主和太后的支持,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敢怒不敢言。

可最近,他们终于寻到了一个由头,苏灵溪和她的女学堂赚得盆满钵溢还不知足,居然上书,请求皇上准许女子参加科考,也能入朝为官。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一片哗然,这个苏灵溪,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这朝堂是男人们的地方,她自己已经是牝鸡司晨,不伦不类了,好要天下女子也效仿她,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苏灵溪的话刚说完,就被朝堂上的老学究们轮番轰炸。

御史中丞张大人更是带头弹劾苏灵溪,说她不守女德,女子本该早早成婚,在家相夫教子,若所有女子都像苏灵溪这般,不成婚,不顾家,那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苏灵溪气得够呛,因为她是女子,这一路走来,受了多少苛责与委屈。

她以为,以自己如今的成绩,至少,那些人不会如此轻看自己。

可在他们眼里,自己依旧只配回家随便找个人嫁了。

女子参加科举的事,毫无疑问被否决了,不止如此,还有不少人上书,弹劾苏灵溪阳奉阴违,借着开办女学敛财。

说她压榨女学堂里的学徒,让她们没日没夜的工作,再将她们制造的商品低价出售,靠着价格战,让许多传统铺子倒闭,许多人连生计都维持不下去了。

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皇上甚至都没问话,就停了苏灵溪的官职。本来还要下狱的,是康纶与太子据理力争,说没凭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