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0 章 中国历史七上(1 / 2)

加入书签

日子一天天过去,杂交水稻催芽一事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扶苏跟着李斯亲自盯着农人们开拓了一片十分肥沃的田地将种子播种了下去。

脑海里不由得想起来那天父皇跟他的谈话。

那天嬴政带走扶苏后。

并没有将扶苏带回宫殿内。

而是跟扶苏一起登上了咸阳城的城墙。

屏退一直随侍的宫人,城墙上就只有嬴政和扶苏二人。

登高望远。

站在城墙上向下眺望。

皆是一片大好河山。

嬴政淡淡开口问扶苏:“你觉得这江山如何?”

扶苏跟随在嬴政身旁:“父皇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甚好。”

“倘若有朝一日,有人想颠覆我大秦江山,使咸阳陷入一片战火中,届时又当如何?”

“霍乱社稷之人,该杀。”

扶苏记得当时的自己是这么回答。

“倘若那人是你弟弟呢?”

嬴政转过身来,直视着扶苏的眼睛。

弟弟?

扶苏有点茫然。

父皇说的,是哪一个弟弟呢?

似乎是明白了扶苏在想什么。

嬴政又补充了两个字。

“胡亥。”

“……公子?扶苏公子?”

扶苏猛地从回忆里抽离出来。

看向身旁的李斯。

“丞相?怎么了?”

“临近帝师授课的时间了,该去找陛下了。方才老臣见公子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公子是否……?”

“无碍,让丞相担忧了。”扶苏笑了笑:“走吧。”

见扶苏不愿说,李斯也没再追问。

那天直到最后,扶苏也没能给出嬴政一个答案。

霍乱社稷之人,死不足惜。

只是当那人变成他弟弟时。

扶苏却有些犹豫不决了。

父皇想要的,又究竟是哪一种答案呢?

*****

“同学们,久违的历史课又来了,经过几天的修整,相信同学们已经将上节课的知识充分吸收了,今天我们就接着讲上一堂课没讲完的内容,青铜器与甲骨文。”

【秦始皇】嬴政:帝师,今日不考试么?

“小测一般是单元小测,才刚学完一课,没什么好测的,怎么,你们急着考试啊?”

【明太祖】朱元璋:帝师,很急啊!

“放心,第二单元学完,小测就来了,不过看你们一个个都这么胸有成竹的样子,第二单元小测要是有人不及格的话,那我会有惩罚哦。”

【汉高祖】刘邦:什么惩罚?

“刘邦同学,老师记得你上次考试就没及格,至于是什么惩罚,你要是下次考试还不及格,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把书翻到第二十五页,开始专心听课。”

“我国在距今5千-4千年的多个遗址出土了铜器,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使用铅和锡,铜也开始慢慢的走入了大众视野。”

“夏朝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到了商朝时,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也逐渐丰富了起来。饮食、祭祀、军事方面都有青铜器的身影。而到了周朝,则严格规定了青铜礼器的使用方式和方法。从食器发展到礼器,青铜器也逐渐演变成了区分贵族的象征。”

“商周时期的制作工艺已经十分高超,到了商代后期,制作青铜器的规模十分宏大、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像是出土的司母戊鼎,就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量达到了一千六百六十五斤之多。”

“而甲骨文则是在1899年由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指的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只是当时的人将甲骨文挖出土后,并不认识这就是甲骨文,反而当成药材卖给了药店,直到被王懿荣发现,将所有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都买了下来。”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中有约百分之四十的文字都是象形字,而现代很多汉字则是形声字,但甲骨文仍旧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到重要阶段。”

“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汉高祖】刘邦:帝师,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字就是甲骨文?那刻在竹简上的字呢?竹简文?

言羽阳:……

举例举得很好,但下次不要再举了。

“你都说是竹简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可不就是竹简吗?”

【秦始皇】嬴政:帝师也认为铜是最好的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处在商周时期,青铜确实比锡和铅要好上许多,但越往后发展,还会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