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荀灌不敢停,带着剩下的人马不停蹄地向东进发。

第二天,人疲马乏的荀灌一行人才赶到了襄阳城外。

这年头,在城门当门卒是个危险活儿,赵三打起精神观察往来的行人,忽察觉有快马向城门奔来,他连忙招呼同伴上前,待看得清人影后,他举起手中长矛,喝道:“停下!来者何人!”

“吁——”荀灌等人在门卒面前十步之处勒马停下,她看了眼城门没说话,右边的骑士主动上前道:“吾家女公子乃宛城平南将军千金,特有要事求见石太守,立即通传即可!”

赵三闻言一惊,宛城不是听说被围了吗?一个贵女怎么会如此仓促风尘仆仆骑马行走,难道是城破了,逃难而来?可这看上去也不像啊。

赵三悄悄打量了一下看上去与寻常贵女不太一样的荀灌,倒也不敢耽搁,让同伴在这儿看着,自己去向上官汇报,甭管是真是假,这都不是自己一介小人该管的。

襄城太守石览听到宛城来人也是一惊,再听到其中有贵女,马上出门亲自迎接。

荀灌身体很疲惫,精神却很紧张,虽然脸色强自淡定,眼睛余光却一直注意着城门动静,看到石览出来,她忙上前行礼,口称将军。

石览本来半信半疑,但一见荀灌立刻认了出来,这让他更是吃惊,当日他在侍中府任主簿时,荀灌还只是一聪明伶俐的女童,没想到几年不见,竟能率人突围,不由道:“景猷兄怎会派侄女前来?”

荀灌却无意浪费时间,她心里牵挂着宛城,只简单地解释一句,便详细地说明了宛城目前的危险处境,并递上父亲让转交的亲笔信,道:“宛城如今危在旦夕,还请将军决断!”

石览皱眉接过信,打开一看,不由沉吟起来。

半晌,石览收起信,安慰道:“你们一路突围不容易,先吃饭休息一会,我们再商讨退敌之策。”

荀灌见状,不由心急如焚,恳切地说:“将军,救人如救火,我们两顿不吃也没甚,您还是赶紧发兵援救宛城吧。”

石览却长叹口气,左右看了看,道:“我们入府再说吧。”

荀灌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看了看这里毕竟不是说话之地,强自忍了下来,跟着石览进了府衙。

……

天幕下,有些聪明的人见石览的态度,已经猜测到求援恐怕不会那么顺利,不由开始讨论起来。

明朝。

“娘,这石览不会不愿意救援吧?”张凤仪皱眉,“不是说,这石览是荀灌爹的好友吗?”

“襄阳和宛城离得近,恐怕早就知道宛城被围了,一直没去救援,恐怕就是有问题!” 马祥麟大大咧咧地接话道。

秦良玉盯着天幕摇头,“恐怕是有难言之隐,宛城与襄阳唇亡齿寒,荀崧又与石览交好,两人当有守望相助之意,宛城若被杜曾占了,对石览也没有好处。”

……

曹操倒没那么忧心,道:“这石览原为荀崧下属,又私下交好,本就应当是互为臂膀,更何况石览看着并非名门世家,若荀崧出事,他亦是失去一个倚靠。”

郭嘉点头,道:“应当是兵力不足。”他素来知兵,根据天幕片段就大致能看出几方的兵力部署如何。

……

情况确如郭嘉而言,等入了府,石览也就直言:“我手下只有五百骑可以前往救援。但是杜曾此人骁勇善战,我部冒然前往,毫无胜算。”

荀灌闻言倒也不意外,她也暗自思虑过,只靠襄阳援兵,是否能与杜曾相抗,如若救援不能,反而会助长敌军士气,给父亲和宛城带来更严重后果。

“听将军言,已有其他对策?”荀灌道。

石览思虑了一番:“如果能请到寻阳太守周访出兵,定能解宛城之围!只是周访与我等无甚交情,怕他不愿。”

荀灌挑眉,低头想了想,忽又展颜,道:“这却不难。”

【“荀灌向石览要来纸笔,略一思考,便一气呵成地写成了一封信,写完后石览一看,大赞。”

“那么荀灌写了什么呢?”

“信上写道:‘宛城若是失守,叛军得势,气焰必然嚣张,将军不是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叛军早晚必将倾巢而进犯四邻,将军必是首当其冲,到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义兵援救宛城,平南将军荀崧愿与将军结为兄弟,同甘共苦。’落款写的荀崧。”

“原来,周访虽与荀灌无甚交情,但他出身吴地寒门,在官场比起世家出身的人本就势弱几分,而颍川荀氏是名门望族。荀崧高祖父是荀彧,爹是荀頵,与王济、何劭为拜亲之友。荀崧本人曾为赵王司马伦的参军,与王敦、顾荣、陆机等人也素有交情。这样的人,愿意跟他结为兄弟,这怎么能不让周访动容。”

“于是,周访收到信后,立即派遣长子周抚率领精兵三千,和石览的五百骑一起火速进军宛城,救援荀崧。”】

秦始皇时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