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卷第九章:叶建桥与蜗牛(1 / 2)

加入书签

经过了几天的适应,陈云鹭也渐渐接受了在丰豆县的生活。在这里实在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工作,因此只是单纯消磨着时间。虽然说条件很差,但当陈云鹭从接来的水里尝出了和家乡一样的土腥味时,还是莫名的感觉到了一丝温馨。

县城里只有三百多人,多数都是不愿去其他地方的老年人,就连唯一的超市老板和医生也都在六十岁以上。叶冉冉平时也不会待在县城,只有一周一次的采购才会回来。向她这样的人县城里还有四五个,偶尔需要人手来维修什么的,也会从佛指市叫人来。

因为这么多人都聚集在这个小小的区域,所以彼此之间也免不得会进行频繁的交流,尤其是陈云鹭还是个年轻的外人。而在了解到她是索塔冯人之后,不少人都脸色一变,语气也变得生疏,有一些人还隐隐展现出了敌意,甚至对她进行了质问和辱骂。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一个缺少了右腿的老人,他在知道了陈云鹭的国籍了之后,立刻大声咒骂,甚至抄起旁边的东西砸了过去,要不是别人拦着,事态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面对这种情况,叶文亮只能让陈云鹭到自己这边来住,以防更糟糕的事故出现。

“哦哦,那个老头,叫叶成仁。他曾经参与了御索边境保卫战——对于你们而言应该是侵略战争吧。那条右腿就是在那里被炸断的,所以生了气也是正常,你别管他。”

说话的人叫叶建桥,是县城里唯一的年轻人,大约三十四五岁岁上下,整天就是窝在家里玩电脑,偶尔出来帮帮老人们干干他们做不了的体力活。

“我只能不管他了啊,还能骂他战犯不成。”陈云鹭苦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说起来,你们国家不是一直把那场战争描述的很光荣吗?他这种因战负伤的,作为国家功勋,怎么还待在这种地方受苦?”

“因为他倔啊。当初转业的时候就有去大城市的机会,但是他坚持不去,想要留在这建设家乡。这几年实在不行了,市里也多次说过要接他走,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同意。前一段时间,针对他这种情况,还特意组织了集中收容,据说待遇还特别好。他反而还生气了,说什么好好的大活人去什么收容所。” 叶建桥摊了摊手:“他的子女们也劝不动他,还总被他骂,时间一长也就放弃了。现在他的几个孩子都在其他城市里工作或者进了收容所,就只留下他一个人在这里了。以前还来看过几次,但是今年就一直没过来过了。”

“嗯…”

陈云鹭轻轻点了点头,今年的年景实在太差,叶成仁的家人恐怕也无暇顾忌更多。

“不过这个反应没准才是正常啊。我在海州呆惯了,或许都有些歪曲了。”陈云鹭无奈的摇了摇头:“毕竟是两国开战,他们对我不友好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没准之前的同事也只是碍于面子,才没说什么的。”

“你在说什么蠢话,不管是非曲折是怎么样的,先选择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的是御正,将战争扩大的也是御正,毁坏的是你的家乡,被屠杀的是你们的人民。你应该有充足的理由去指责御正才对,而不是反而在这被他们指指点点。” 叶建桥的回答让陈云鹭有些意外:“就算你在这里做不了什么,也没必要低声下气的。”

“谢谢你的好意啦,但是就像你说的,这里毕竟还是御正,我不可能表达出什么敌意。”陈云鹭微微一笑:“不过丰豆县的人还真的是很爱国,我在海州都没有遇到这种事情的。”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爱国,只是落后小城市的悲哀而已。他们的人生根本一无是处,即便把人生从头翻阅到尾也找不到一丝闪耀,只有依赖所谓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得到微弱的一点点虚荣。” 叶建桥摇了摇头:“在这种地方,除了期待政府的拯救,根本就不存在其他能改变命运的方法。这些人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改变不了,都只是一些废物垃圾。他们是这样,我也一样。”

被叶建桥有些过激的言辞冲的有些混乱,但是陈云鹭还是保持了作为记者的素养,她微微笑了笑,开口问到:“但是我听说,你以前也是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还曾经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应该不一样吧。”

“没什么不一样的,那些都没有用。你应该也知道,御正所谓的教育体系,只不过是调和社会矛盾而存在的,说到底,学的东西并没多少有用的。就算再了不起的做题家,也没有什么价值。御正不缺人,也同样不缺大学生。” 叶建桥望向窗外:“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重点大学毕业,读了个普普通通的研,进了家普普通通的公司。在公司里,一日又一日重复而无趣的工作才让我意识到,我这二十年学生生涯,根本毫无价值,只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而已。学到的知识,九成都已经永远的遗忘了。”

“在公司里,加班是常态,陈云鹭小姐你应该也明白吧。组长难为情的说最近很困难,要坚持一下;而上司凶神恶煞的在催着任务;一旁的老板面无表情的说,公司要发展必须要有牺牲,然后就在大精简时把我辞退掉了。” 叶建桥又看向陈云鹭:“如果我十几年就算周末和假期也不敢怠慢的熬夜苦读换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