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卷第十七章:黄舒雅的新常态(1 / 2)

加入书签

“对,就是这样。” 黄舒雅赞同的点了点头:“总体来说,就是要宣传这样一种观念:居住在小地方毫无机会,只是在白白等死,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应该搬去发达地区。”

“这还用说吗,只有没能力的,或者蠢货才会待在小地方,有能力的人早就来中心城市了。”青年皱了皱眉:“这不用宣传吧,大家不都知道吗?”

“嗯…虽然说确实是主流观点,但是为了推进政策,还是要特意加以强调的。” 黄舒雅略一沉吟:“毕竟现在事态紧急,想要把那些不愿意来到十个重点发展城市的人招过来,还是要花一点心思的。”

“唉,那些人乐意在那里等死,就随着他们呗。”青年摊了摊手:“为什么还要特意管他们。”

“话是这么说…”黄舒雅苦笑着摇了摇头。

自和索塔冯的战争爆发以来,御正借此机会大力的推进了改革的进度。毕竟是特殊时期,政策也变得相当激进,因此一时间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动荡之中。虽然黄舒雅待在海州,情报完全被封锁住,但是从来到这里的新居民那里可以得到信息:现在御正的很多地方,都处于不妙的状态。当然,真正有威胁的冲击,恐怕还是少之又少,但是单纯的失控状态还是频频出现。很多地区甚至一整个市都失去了联络,这恐怕是因为暴动等原因瘫痪了城市的机能。但是由于这样的地区往往都是那些贫穷落后的地方,也没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中央看起来并没有将它视为最优先要解决的事项。

相比之下,十个重点发展城市的推进则相当顺利,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技术人员,还有未来可期的新生血液们都从各个地方涌入本就有着强大底蕴的十个大城市,一瞬间将它们的档次再升了数级。除此之外,各个行业的改革也运行的相当顺利,除却早就纳入国家直辖的农业和几个命脉行业外,其他的行业也都进行了统一的整合和优化,使其完全处于控制之中。

若是放在以前,制造这种缺乏竞争的垄断环境,巨大的权力想必会导致极其严重的腐败和懈怠。但是如今有了新型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这一负面效果也被极大的降低了。当然,这些系统的推进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很多科研领域,大牛们就公开站了出来,宣称这些系统无论是在论文审稿还是基金审批上都表现了不佳的专业性,与现有的人工体系相差甚远,完全无法采纳。由于这些大牛正是引导科研的领头力量,因此高层也只能暂时服软,但还是想方设发制定了参考系统。

至于其他领域,情况就比较混乱了。大量的企业中高层都直接失业,或者被迫回到技术岗,而包含采购会计在内的岗位则濒临消失。虽然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通过企业自行的竞争优化,逐渐推行了自动管理体系,但是随着行业的整合,冲突的数量急剧攀升。这些岗位往往都掌握着实权,并且互为社会关系纽带的一部分,很多人都是实职官员的关系者。尽管暂时性的让本地官员继续任职,但是羽翼被剥夺的情况也让不少人坐不住了。不过在发生了几起地头蛇被外地的治安官当街打死,而处罚又草草了之的案件之后,这种试探与冲突也只能暂时放缓下去。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不满会就此消失,依然有着不少人在暗中蠢蠢欲动着。但是他们也就只能偶尔做些小动作罢了,十几年的改革已经将高层整合完毕,而他们在各个重点地带的布局,也逐渐用中央派取代了地方派的势力。跌跌撞撞了这么多年,终于算是将博弈的天平完全扭转到了足以让中央施展拳脚的状态。。

对于黄舒雅而言,这种影响倒并不算太大。虽然不少亲戚都失业失势住进了收容所,但她本人的工作和地位还在,因此除了替那些人惋惜一下子,剩下的也就是努力完成手头的任务了。在大合并的风潮之下,他们传媒口的企业也进行了整合,不少人都因此失职转岗,甚至包括之前已经成为了罗织高层的赵海涛。黄舒雅幸存了下来,而且很快便尝到了甜头。在往常的日子里,加班简直是家常便饭,任务的压力也异常之大。但是在改革之后,这种情况极大的得到了缓解:高层并不吝啬加派人手,包括她身边的青年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的,掌握着契合新时代需求的技术的年轻人涌入了进来,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手的充裕,让原本每周超过六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下子就缩减了一半,不但每周只需要工作四天,而且再也不用起早贪黑。

但是,这并不是说她从此就可以放松下来了。残酷的淘汰机制依然存在着,接下来的每个季度都会进行末位优化。与之相对,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机械性的简单工作被取代,因此她只能努力尝试学习更多知识,并且做出更多有创造性——起码是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完成的工作。虽然压力并没有变小,但是黄舒雅却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劳动似乎变得有了价值了起来,而且也变得更愿意去工作。

就在她指导青年的时候,宋雪莲迈着轻盈的步子从门口溜了过去。她径直走向了杜惊蛰的房间,敲了敲门,然后进去了。

“哼…你来了啊。”

杜惊蛰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