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卷第十三章:涉毒命案(1 / 2)

加入书签

局长暴怒的看着眼前的屏幕,狠狠的锤了一下桌子。滚落的杂物,让桌前站着的部下瑟瑟发抖,然而却不敢将眼神移开。

“这都是什么时候了,居然出现这种问题!”局长阴沉着脸走了出来:“你们这些废物,到底是怎么干的活?到时候上面问罪下来,你们能交代吗?”

见到没有人说话,局长狠狠的用手里的信封拍着属下们的脸:

“说话呀!你们都是哑巴吗?”

“报告,我们已经仔细的排查了附近的情况,基本得到了相关的线索。”一个年轻人有些沉不住气的说到:“很快就能…”

“我要听这种废话吗!”局长一脚打断了他的发言:“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发泄了一通之后,局长又阴沉着脸看向了桌上屏幕里的叙述,眼神变得更加凶厉了起来。就在昨天上午,君峰市的郊区外发现了两具治安卫队队员的尸体,附近有枪战和爆炸的痕迹,就连同行的武装机器人都被打了个稀巴烂,连数据都没能保留。顶级的治安卫队,而非一般的治安官遇袭身亡,甚至连求救信号都没有发出来,这可绝非等闲之事,更不用提还涉及到了非法武器。不过比这一切都要糟糕的是,在现场检测出了四号的痕迹。这也就是说,这两位队员大概率是在突然遇到毒品交易的情况下牺牲的。

要知道,在御正,几乎没有几种罪名比涉毒更大,更何况把治安卫队也卷了进来。在身为十个重点发展城市的君峰市发生了如此糟糕的命案,这简直就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这件事的恐怖后果,让局长第一时间就想要找办法把这个案件压下来。但是短短十几秒时间,他就改变了想法,虽然主要是因为如今智能管理系统无孔不入的监视,同样也有事件后面的巨大阴影。一笔生意想要做成,那么就必然会有卖家和买家,而这卖家与买家也必定会有其完成这笔生意的动机。如今若是谈论买家的动机,那倒不必多说,自然是吸食来使自己获得愉悦感,但是要说卖方的目的那就完全不明了。

若是放在几年前,这倒并不算是什么问题:原因无非就是钱呗。几乎没有多少东西能比贩毒来钱更快,利润更高,为了钱铤而走险,这也是合理的动机。但是如今的御正并没有钱这种东西,准确的说,是没有能够流通的货币。生产流通,全部依靠计划在ai的监视中进行,并不会有货币作为中介;而分配所得,全部以电子数值的形式收在个人账户中,即便是最小的一笔消费和转让,也会记录在案,并随时提出异议。而这两者,都会受到智能管理系统的监控,任何人都休想一夜暴富。那么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做这种事情,甚至不惜违法持枪和攻击治安卫队,要说只是为了多买上那么几箱草莓,那可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对于这种情况,局长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了两种猜测。第一种,便是为权力交易提供提供筹码。除了沉浸于美色的家伙之外,整个体系内恐怕也不是没有深陷其中的瘾君子。若是能靠这毒品在这权力紧缩的时代构建一个关系网,给自己铺出一条青云之路,那倒也值得冒这风险。

至于另一种,那就是对于物资的需求。君峰市位于御正中央地带,按照旧日的标准,实在算不上顶尖的发达城市。然而实际评估的时候,它却毫无疑问的评定为了十个重点发展城市,这便是由其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决定的。君峰市距离多种重工业原料产地都很近,而本身也有着相应的工业基础。同时,作为陆路运输的中枢之一,君峰市毫无疑问是不能通过海路运输的大宗货物的集结地,这也让它在接收和发放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君峰市如今的主要产业,都是一些较为粗糙的重工业和它们的辅助和改良工作,而这些货物的产量极大。虽然说在智能管理系统的监管下,对物资的管控提升了很多,但如此巨大的基数,如果只是少量的流失,那么依然是难以发现的。如果是为了换取这些物资,那么这动机也是完全成立的。

当然,要是硬要说的话,还有第三种情况,那就是同时有着前两种原因。不过,无论是上面的哪种情况,问题都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第二种,自从上北平原开始出现劫粮事件之后,对于各类物资的管控便更强了几分。这次涉及到了非法枪支,背后的情况实在难以估测,一旦利用这些重工业原料做些什么事情,那后果同样可能不堪设想。虽然局长也忌惮此次事件背后可能出现的巨大势力,但是知情不报或者不管,那可就真的是渎职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又一条消息传了过来。局长看了这条消息,猛地站了起来。在最新的主干下水道检测当中,竟然有数条都检测出了毒品遗留,而且品类还并不相同。这就代表毒客们也许已经普遍蔓延在各行各业里,形成了一定的网络。

“你们这些废物!平时都是怎么干活的!捅出这么大篓子,你们叫我怎么和上面交代!”

局长狠狠的将杯里的水泼在了部下的身上,猛烈的喘着粗气。因为之前的改革控制住了大多数渠道,并且从经济意义上基本消灭了毒品流通的可能,尤其在君峰市,一直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