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卷第五十五章:贝尔纳多的忧愁(1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处有些诡异的空间。整洁明亮的庞大房间里,摆满了无数巨大的书架,而书架里也密密麻麻的堆满了各式图书。似乎是不愿意老老实实的待在书架里,有一部分书籍竟然正在天空中缓慢的飞行着。宋雪莲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入这个空间,但是每一次亲临现场,都忍不住赞叹几声。用力的在封皮上敲击了几下,感受着震动带来的痛感,宋雪莲随意的抽出一本书,打开看了两眼,顿时皱起了眉。

“没什么意思,对吧。”一个声音突然从旁边传了过来:“毕竟是七流作家写出的作品,情节俗套,人物性格模糊而不讨喜,节奏混乱,支线与主线也弄得一塌糊涂,让人无法代入,根本毫无爽感可言。像这样的作品,可不会有人喜欢看。”

“贝尔纳多,在这里每次都会见到你,…你不会从来都没有出去过吧?” 宋雪莲无奈的笑了笑。

“这是我的空间,我…不喜欢到别的地方去。” 贝尔纳多马向前走了几步,从对面的那个书架上拿下来了一本书:“要来看看这一本吗,虽然也和那一本差的不是很多。”

宋雪莲随意的翻阅了一下,轻轻的点了点头:“内容上虽然相差不大,但是笔力截然不同。虽然我本人并不对文学有什么太多的了解,不过从直观上,这一本确实有一种让人看了还想再看的感觉。”

“这是你自己的感觉吗?” 贝尔纳多马问到。

“嗯,是这样啦。”宋雪莲挠了挠脸颊:“毕竟我也没怎么读过书,所以也只算能下自己的结论而已。”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只能下自己的结论,没有人能替别人发表看法。” 贝尔纳多马摇了摇头:“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去研究人们是如何去看待书的,也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书的潮流吗?” 宋雪莲笑着点了点头:“确实,这本身就是时代的一个剪影。”

“读书,与这个世界的诸多行为一样,不只有一种意义。直接而最功利的意义,那就是从中获取知识。有人说,读书使人眼界开阔,这大概也算是接近这一意义的吧。读书就像是经历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人生,阅读不同的历史,阅读不同的国度,阅读不同的阶层。在这一过程中,最让人喜悦的便是发现了‘理性的差异’,每一点点的异,都代表着自己的眼界开阔了几分,意味着自己的知识与想象力得到了增长。” 贝尔纳多马闭上了眼睛:“寻求 ‘异’的人大有人在,但是,也有另一种相反的意义,那便是寻求‘同’,换句话说,就是获得‘感性的认同’。”

“寻求感性的认同,那就意味要从书中寻求到和自己一样的地方。寻求相同的梦想,寻求相同的快乐,寻求相同的愤怒,寻求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贝尔纳多马继续说到:“这就是将书中的一切投影到自己的世界上,而又藉由这一切来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所谓感性是联通时间的桥梁,每当看到书中与自己有相同的看法,相同的感情,相同的祈愿时,便仿佛在与人隔着时空交谈,感受到自己在无尽中也并不孤独。”

“无论异也好,同也好,本身作为读书的意义,两者同等的有价值,并且往往彼此交互相连。一面接受着差异的滋养,领悟世界之大;一面体会着认同的温存,感慨真情永存。” 贝尔纳多马突然叹了口气:“然而到底是什么时候,人们开始一味的追求‘同’,而不再接受‘异’,甚至对其感到恐惧了呢?他们不再在意书中宿存意义的完整性,而是一味的沉浸于碎片中,一旦感受到了作者所透露出的一点‘异’,便迫不及待的去嘲讽,去指责,去咒骂,认定这书因为存在的‘异’,而完全失去了价值,甚至成为了毒物。”

“我想,对于这些人而言,读书已经变成了他们情感的真正来源吧。通过与主角共鸣或者其他方法,他们从书中获得荣誉感,安全感,成就感,自信,尊严。” 贝尔纳多马看向宋雪莲:“不再是从现实中,而是从虚拟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现实与虚假的界限已经完全被他们自己所摧毁了。”

“‘进得去,出的来’,我小时候的国文教师,是这么教我读书的。先看剧情,再品情感,最后再悟境界,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了一本书。不过对于那些人而言,他们一照面就扑了进去,然而就再也没能出来。”宋雪莲停顿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不,或许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出来。用虚拟世界中的感受覆盖现实世界的感受,这或许就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用虚拟中获得不了的爱与幸福,填补内心的空洞。”

“所谓的现实,并不值得留恋。在那里,人们无时无刻不感到孤独,总是惧怕自己与他人不同,时刻担忧着因为被社会抛弃而走向毁灭。永远咒骂着,绝望着,诅咒着世界的一切。” 贝尔纳多马摸了摸书架:“在这样的世界里,理性被感性所吞噬,自由意志亦被完全抹消,人的智慧消失殆尽,变成野兽。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除了虚无,别的什么也不存在。”

“放轻松点,贝尔纳多。所以我们才要努力奋斗,将幸福平等的带给每一个人。”宋雪莲摊了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